•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國記者看中國:“渴望學習中國發展經驗”

2017-10-25 20:5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渴望學習中國發展經驗”(外國記者看中國)

  第一次來中國的衣索比亞通訊社記者西塞對中國的一切都感到驚奇,“我知道中國發展非常好,百聞不如一見,到這裡來親眼看了才知道,中國的發展水準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西塞家住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距離中國援建的地標式建築非盟總部大樓很近。他説:“非盟總部大樓是亞的斯亞貝巴市內的地標性建築,從家裏望去,它那麼雄偉高大。來到北京,我真的震驚了,這裡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我要把所見所聞儘快發回去,通過報道讓衣索比亞人民感受到中國發展的脈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中國的脫貧經驗成為各國媒體記者的關注焦點。“我對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減貧的內容印象深刻,中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減貧成就,這絕對是個奇跡!短短幾天,我看到了一個發展、開放、和諧的中國,也讓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人民特別勤勞,對工作認真負責,我想這是中國飛速發展的奧秘之一吧。”

  “5年來,中國民眾生活水準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這反映中國共産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和英明的決策,令人讚嘆。”肯亞廣播集團記者艾瑞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十九大是世界關注的大事,各國記者報道十九大,希望了解中國取得輝煌成功的秘訣,渴望學習中國在各個方面的發展經驗。”馬爾地夫阿瓦斯網記者阿米納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十九大描繪出中國更加美好的發展藍圖,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中國共産黨。

  西塞説,“衣索比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近年來,大批中國公司和中國投資來到衣索比亞,‘一帶一路’建設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就業機會,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準,改變了我們工業基礎薄弱的落後面貌,更給衣索比亞帶來了希望和未來。”

  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港珠澳大橋模型吸引了眾多外國記者的目光。“大橋有多長?”“何時通車?”“造價多少?”“通行費如何收取?”一連串的問題讓講解員應接不暇。印度尼西亞安塔拉通訊社記者拉瑪德納蘇蒂安一直認真聆聽講解,聽完講解意猶未盡,還同烏克蘭《經濟學家報》副總編輯安德里布扎羅夫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2019北京世園會建設現場,《巴基斯坦觀察家報》高級記者祖拜爾庫雷希認真聽取了工作人員的介紹後感慨萬千。他説:“中國在降低能源消耗和節約資源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為全球作出了榜樣。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值得全世界學習和借鑒。”

  “中國夢不僅是中國人的夢,也是與世界各國共用發展成果的夢。中國繁榮發展,我們同樣能從中獲益,而且我們已經受益。”西塞鄭重對本報記者説,“‘中國故事’顛覆了人們的慣性思維。雖然它可能無法簡單複製,但卻讓我們看到了光明未來。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在中國學習一段時間,認真研究一下中國發展的成功之道。”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