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回聲丨海外青年學者:中國新時代賦予世界新動力

2017-10-22 15:01: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 吳楚 見習記者 張潼)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8日在北京開幕。“十九大”、“十九大報告”成為近期代表中國的最熱關鍵詞,吸引全球目光聚焦。同時,十九大成為海外學者了解中國未來五年發展前景的重要窗口。

  近日,中國青年網採訪了多位復旦發展研究院的青年訪問學者。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學者表示,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鑒。在十九大繪製的宏偉藍圖指引下,中國定能為世界發展與穩定作出巨大貢獻。

  聚焦中共十九大 反腐經驗引關注

  “中共十九大是過去幾天英國新聞的主要內容之一。這不僅是中國的內政,也是影響世界的重要政治話題。即使不是‘中國觀察者’的普通英國人,都對這次會議充滿興趣。通過十九大,英國民眾希望能夠深入了解中國共産黨如何執政,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研究員、復旦發展研究院訪問學者凱瑟琳歐文(Catherine Owen)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教授李遠透露,十九大已經成為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討論頻率最高的外國政治話題之一。李遠説:“過去五年,人們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印象深刻,相信十九大將會引領中國走入新的發展時代。”

  來自墨西哥的青年訪問學者阿道爾夫拉博德戴(Adolfo Laborde)強調,墨西哥正大力關注中國。未來五年,中共十九大不僅對中國,甚至對世界的政治、經濟、社會都將發揮重要影響。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反腐成果舉世矚目。來自俄羅斯的青年訪問學者亞瑟古辛(Arthur Guschin)表示,俄羅斯學界最關注的話題之一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産黨將如何加強自身建設。

  來自衣索比亞的青年訪問學者梅賽穆古格塔(Messay Mugugeta)在談到中國的反腐成果時説:“中國共産黨組織架構穩固、精簡、紀律性強。中共的大力反腐為衣索比亞提供了重要的借鑒經驗,有助於幫助打擊腐敗,提高政府治理水準。” 梅賽穆古格塔進一步希望中國能夠分享其治理經驗。

  關注經濟發展趨勢 “一帶一路”成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這五年,中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産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其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風向標。十九大報告中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論述,成為海外學者關注中國經濟發展及其世界影響的重點。梅賽穆古格塔相信,十九大開啟的新時代將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並進一步促進已開啟的中非合作。

  十九大報告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隨著中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目光開始轉向中國。阿道爾夫拉博德戴表示,墨西哥正在大力關注中國,期待能與中國在多個框架內發展投資與貿易合作。

  來自巴基斯坦的青年訪問學者埃賈茲胡賽因(Ejaz Hussain)指出,十九大報告中所包含的新發展理念,特別有利於中巴經濟走廊、中巴雙邊關係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巴基斯坦人民期待“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

  匈牙利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倡議諒解備忘錄的歐洲國家。匈牙利學者胡慶建(Viktor Eszterhai)指出,十九大報告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前景,“一帶一路”倡議符合匈牙利政府的“東部開放”戰略,期待匈牙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多橋梁作用。

  關注中國外交政策 世界舞臺喚中國擔當

  十九大將如何為中國外交政策“劃重點”,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一帶一路”倡議到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從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到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國正一次又一次刷新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國際社會正期待一個更加積極、更加有擔當的中國。“現在,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民開始對中歐關係有了新的看法,他們認識到中國與歐洲將是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夥伴。”李遠對中國青年網記者説。

  凱瑟琳歐文表示,過去五年,中國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目前,中英關係進入“黃金時代”,凱瑟琳歐文期待未來五年,中英合作取得更豐碩的果實。同時,凱瑟琳歐文認為在全球治理、氣候變化和國際恐怖主義等國際問題上,中國將發揮更多建設性作用。

  十八大以來,周邊外交成為中國外交佈局的“重中之重”。尼泊爾青年學者普拉莫德賈斯瓦爾(Pramod Jaiswal)表示,中國的周邊外交有利於地區穩定,合作共贏,期待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期間提出更健全的周邊外交政策,將區域合作提升到新高度。

  德國青年學者蘇珊美江(Susanne My Giang)表示,從現在到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入,期待中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處理國際事務。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