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背後的戰爭:“現金太少,政治太多”

2017-10-16 09:05: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本報記者 趙覺珵 王天迷 丁雨晴】編者按:總幹事選舉、美國和以色列高調“退群”、某些會員欠費、內部政治紛爭加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迎來“多事之秋”。從二戰灰燼中誕生的教科文組織經常被稱為聯合國的“靈魂”,在其總部大樓前用多種語言鐫刻的一句話更是廣為傳誦: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通過教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以及資訊與傳播五大工作領域,UNESCO對世界的影響可謂廣泛而深遠。有影響力的地方通常就意味著爭奪,教科文組織也很難倖免。在這一背景下,45歲的新總幹事法國人阿祖萊能擺平UNESCO的紛爭與矛盾嗎?

  “在高雅的巴黎塞納河左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依舊現代化,但已有些褪色。幾名外交官正在走廊裏來回踱步,他們不知道該組織是否仍有未來。”英國路透社描述的這一幕發生在13日,UNESCO選出新總幹事之前,美國突然宣佈退出後一天。

  《環球時報》記者13日在UNESCO總部採訪,人們不願意對美國和以色列宣佈退出做詳細評論,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新總幹事的選舉上。該組織執行局不對外界做任何表態,相關人員也拒絕回答記者的正式提問。一名法國資深媒體人告訴記者,在此決定性時刻,各國都在努力施加影響力。

  從投票過程來看,這次UNESCO新總幹事的競爭異常激烈。經過5輪投票,原本並不被看好的法國候選人、前文化部長阿祖萊在13日傍晚僅以兩票優勢擊敗卡達候選人。一名知情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競選活動自今年3月的提名階段已經進行了半年多。按照以往的情況,每個地區選舉組一般僅推出一兩個候選人,而阿拉伯國家這次推出4個,因此在提名階段就能預想到,最後的投票會很激烈。從表面上看,這半年來新總幹事競選沒有影響UNESCO的日常工作,只是一些候選人會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拉票與遊説。

  這名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在新總幹事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宣佈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該組織的行政工作,對於即將卸任的現任總幹事博科娃的任期是種破壞。可以看出,美國此舉是想表達對她的不滿。但總體而言,這對新總幹事的競選以及對普通員工的工作沒有實質性影響。大家拿到推進各項工作的預算沒有太大變化,畢竟美國停繳會費已有6年時間。

  保加利亞人博科娃的任期從2009年開始。2011年,巴勒斯坦以成員國身份加入UNESCO後,美國暫停支付每年約8000萬美元的會費(佔該組織總會費收入22%)。當時,美國和以色列是該組織194個成員中,14個反對巴勒斯坦加入的國家中的兩個。與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不同,UNESCO的決定基於少數服從多數原則。2013年,美國的投票權被取消。

  此次宣佈退出,美國稱是針對該組織對以色列有偏見。“我認為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決定。”法國駐教科文組織前代表丹尼爾隆多對媒體説,“這嚴重危及該組織根本性質,即具有全球普遍性,並意味著多邊主義基本概念的破裂”。

  UNESCO被法新社稱為“引發爭議的文化守護者”,1945年在二戰灰燼中誕生,目前擁有195個成員,其宗旨是通過教育、科學和文化打造和平。該組織最為人熟知的工作是保護歷史遺跡,如今,其制定的世界遺産名錄已有1073個文化與自然遺産。“德國之聲”介紹説,其主要使命還包括:每年9月8日舉行旨在加強全世界,尤其是貧困國家民眾識字率的“國際掃盲日”活動;舉辦促進人們了解大屠殺的紀念和教育活動;識別並儘量保護瀕危語言等。上述知情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UNESCO最主要的任務是在世界範圍內推行一系列標準和規範,例如全民教育,並指導各國工作。比如一些非洲國家的教育部正在發展階段,有些理念跟不上,那麼UNESCO就派人向這些國家的部長灌輸一些理念。這些工作往往在無形中施加影響力,儘管無法像推進經濟援助等工作那樣讓人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且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