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莫瑪鐵熱克村裏的新變化

2017-10-12 13:2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秦偉利

  見到王子美時,他剛和妻子熱孜萬古麗肉孜從棉花地裏回到家,身上的衣服都沒來得及換,“棉花正在採摘,地裏的活也很多,但我們還是很關心國家大事,天天看新聞,盼著黨的十九大召開,盼著我們日子越來越好。沒有黨和政府,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王子美興奮地説。

  莫瑪鐵熱克村裏的新變化 

  馬木提艾德熱斯(中)正在自家牛圈裏喂牛。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坐在去年才剛剛蓋好的新房裏,王子美指著窗外對面的一間房説:“那是幾年前蓋的老房子,你們進門看到的土房是更早以前的。現在這個房子花了20多萬元,政府給補了3.5萬元,駐村工作隊無償給了30噸水泥。房間有200多平方米,上下水、衛生間都很齊全,這都是這五年我們家的新變化。”

  王子美與熱孜萬古麗肉孜2006年結婚時,住的是老房,墻面連水泥都沒有,更別説其他傢具和電器了。説起這個,王子美很是感慨:“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多好,我家種的棉花去年得到了國家1.7萬多元的補償款,小麥得到了國家1萬多元的補償款。就連家裏的拖拉機,也補了9000多元,我只花4萬元就開回了家。”

  熱孜萬古麗肉孜説:“現在村裏的村容村貌變化更大,家家戶戶都建了新房,村裏乾淨多了,看著就舒服。9月16日庫車縣發生了5.7級地震,我們都感覺到了,但房屋沒有一個裂縫,更別説倒塌了,結實得很。你再看我們家對門的馬木提艾德熱斯家,比我們家還好。”説著,他們倆拉著記者來到了馬木提艾德熱斯家。

  老人正巧在牛圈裏給自家的28頭牛喂草,看到我們來,熱情地迎了上來。他説,在浙江省寧波市的對口援助下,他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我家最多只養3頭牛,想養更多的牛,沒有錢,更沒有牛圈。寧波市對口援助我們村以後,知道我有養牛的技術,就無償給我蓋了這個578平方米的大牛圈,讓我成立了養牛合作社。我又把村裏的劉大禮和王小軍吸收進來,一同養牛奔小康。去年我們收入已經達到10萬元。5年前我一年的收入只有3萬元,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

  擁有421戶人家的莫瑪鐵熱克村,是遠近聞名的民族團結模範村。像王子美和熱孜萬古麗肉孜這樣的家庭還有幾家。從馬木提艾德熱斯家出來,我們就遇到了侯作彥,他正帶著人去看他的新房。2012年5月18日,他與瑪麗亞木吾甫爾組建了家庭,現在有了兩個女兒,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

  侯作彥家的新房院裏,養殖區、種植區和農機停放區規劃得整整齊齊,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正在裝修,馬上就可以搬入居住。説起這些變化,侯作彥感慨地説:“這全靠寧波市對口援助,據説他們今年投入上千萬元,啟動了甬庫團結小區建設項目,61位村民都將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房。一般住戶可以享受富民安居房建設優惠政策,貧困戶則免建設費,直接入住。”

  村黨支部書記孫志寶介紹,在國家和寧波市的支援幫助下,莫瑪鐵熱克村還搞起了衛星工廠、特色養殖場、百畝瓜園等工程,不僅全村人都可以找到發展的方向,還吸引了更多的人來村裏打工。去年村裏還有38個貧困戶,經過一年多的精準幫扶,已經有31個貧困戶摘掉了貧困帽子。因身體有病,家裏又缺勞動力的沙依木那玉普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去年也蓋起了新房,還得到了扶貧羊、扶貧牛。正説著,沙依木那玉普就開著新買的農用摩托車,拉著喂牛的飼料從我們身邊駛過。

  説起自己家的變化,他興奮地説:“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寧波市的對口支援,我早就看到了脫貧的希望。要想脫貧,我自己也要努力幹,不能光等著救濟。我現在天天看電視,就盼著黨的十九大快快召開。我知道,我們今後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記者即將離開莫瑪鐵熱克村時,正巧遇到庫車縣委副書記、寧波市援疆指揮部總指揮長張行波帶著有關部門的人員在村裏查看情況。他介紹説,援疆指揮部昨天剛剛研究通過了對莫瑪鐵熱克村基礎設施建設、精準扶貧和産業扶持三項工程,總投資將達3000多萬元。“我們的目標就是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民族團結樣板村,幸福美滿新家園。它將是新疆新農村建設的典範,更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典範。相信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好政策,老百姓的生活會更加幸福美滿。”

  《光明日報》( 2017年10月12日 09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