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迎接黨的十九大]看不夠“日光城”拉薩新面貌

2017-10-12 13:2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拉薩是西藏自治區首府,歷史文化名城。從大唐的“邏些”城到今天的“拉薩”,上千年潤物無聲的積澱,各族兒女的辛勤勞作,讓這座高原美城在祖國大家庭裏更加欣欣向榮。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拉薩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城市變大了、變美了,人民的生活更幸福了。

  一座長大的城 

  “2010年時,拉薩的建成區面積僅有62平方公里,到了2016年底,已達72平方公里。”在拉薩市規劃局綜合規劃科科長張剛強眼裏,這個數字不大,但是拉薩發展建設的速度驚人地快,五六年間拉薩城擴大了16%以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拉薩城市的空間佈局日趨完善。根據《拉薩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年)》,拉薩按照“東延西擴、跨河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分別在主城東側、西側、南側跨拉薩河建設東城新區、東嘎新區和柳梧新區,形成沿拉薩河發展的“一城兩岸三區”新格局。

  從東到西一條環城路打破了拉薩城市發展的交通瓶頸。串聯109國道、318國道、561國道、拉林高等級公路及S5拉薩至山南快速通道,環城路奠定了構建以拉薩為中心的“3小時綜合交通圈”和“2小時經濟圈”的基礎,形成環拉薩城區“東西貫通、四面暢通”的城市快速環線交通體系,將城市的每個功能片區聯通起來。

  從拉薩河畔沿環城路自東向西行進,主城區段納金大橋、迎親橋等一座座新橋跨河挺立,和原有的拉薩大橋、柳梧大橋等6座橋梁連接南北兩岸發展。北岸,是拉薩的主城區,南岸則是已經初具規模的中國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正在建設中的頓珠金融産業園、柳梧新區。

  沿著寬闊的園區公路依山而上,《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劇場的標識赫然醒目。這也是2012年中國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開建以來首個已經成功運營的項目之一。自2013年8月1日首演到2016年底,《文成公主》共計演出622場,接待觀眾115萬餘人次,實現産值3.3億元。

  “今年是我們的第五季演出,截至今年8月31日已完成演出129場,累計接待觀眾近27萬人次,産值破億元。票房同比增長近25%。”西藏域上和美演藝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楷介紹。

  拉薩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首府城市的作用,大力實施“文化興市、産業強市”戰略,把建設中國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作為全市重點工程,目前已成為西藏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2011年,拉薩市還只有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堆龍德慶區工業園區、達孜工業園區3個園區。如今,隨著中國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頓珠金融産業園區等園區的開工建設,不僅促進了拉薩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更是帶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

  一座宜居的城 

  8月27日,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格桑一家帶上郊遊的零食美滋滋地來到位於拉薩河南岸的鵬矗生態園。

  園區內,艷麗的波斯菊沿盤山公路妖嬈地開放著,一片片松林、竹林沿著山勢佈局,流水自上而下形成五六個小瀑布,在最下面形成了兩三個小型湖泊。無風的時候,布達拉宮的倒影與湖岸的花樹相映成趣。

  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自2012年開始,拉薩市“立下愚公志”實現“樹上山”工程。鵬矗生態園就是“樹上山”工程中的項目之一。截至目前,該工程已造林綠化3323畝,累計投入3.54億元,75萬餘株各類苗木在鵬矗生態園內鬱鬱蔥蔥。

  與“樹上山”同時進行的還有“河變湖”工程。傍晚時分,吃過晚飯的拉薩市民三三兩兩地來到拉薩河三號閘附近散步。寬闊碧藍的水面在微風輕拂下泛起片片漣漪,近百隻各色水鳥在水面嬉戲。得益於“樹上山”工程,水面南岸翠綠的群山與林立的高樓綿延伸展。在綠蔭蔥蘢、花團錦簇的堤岸邊,還配套建設了親水觀景臺、放生臺等。

  拉薩河閘站管理所副所長格桑旺久介紹,2014年10月,拉薩河城區段綜合整治工程的首個也是最關鍵的3號閘下閘蓄水。如今形成了1395畝的水域面積,回水長度達2.38公里。2016年,拉薩城空氣濕度與3號閘蓄水前相比提高了7%至8%,“河變湖”産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格桑旺久的家位於拉薩河畔的一個小區,由於空氣濕度相對提高,他感覺家裏養的花草也精神多了。從前每年冬天的枯水期,拉薩河水位低下去以後,河床就裸露出來,風沙一起,黃塵漫天。“以前家裏每天擦來擦去感覺總有很多沙塵,現在好多了。”格桑旺久説。如今,裸露的河道變成了人工湖,拉薩的生態環境更加宜居了。

  一座幸福的城 

  從市中心向東,沿納金大橋駛下,是拉薩自2012年開工新建的教育城。它也是目前西藏最大的現代教育集中區和教育基地。

  一排排藏式風格濃郁的教學樓,整齊地坐落在拉薩河畔,學生宿舍寬敞明亮,盥洗室、淋浴室乾淨整潔,風雨操場、塑膠跑道、籃球場上人頭攢動。

  2012年,拉薩歷史上第一次將教育列入當年一號文件,在高度重視、資金投入與加速建設下,啟動了以集中辦學為重點的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

  由北京、江蘇分別投資2億多元援建的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和拉薩江蘇實驗中學,自投入使用以來,被西藏人稱為“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學校分別從北京、江蘇選派優秀的管理團隊和優秀教師,讓西藏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到和內地學生同等的優質教育。

  “我們從自身特點和資源出發,利用北京對口援助這一優厚條件實現教育資源共用,北京的老師給學生上課時,本地教師一起聽課、一起學習,效果非常好,學校也從一所普通高中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學校。”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校長趙隆顥説,去年高考上線率達到89.44%,一本錄取率達25%,創造了辦學以來歷史最好成績。

  原來,很多在西藏工作的漢族幹部職工把孩子留在內地上學。現在,隨著西藏特別是拉薩教育水準的提升,更多的內地人把孩子接到拉薩上學。

  27歲的達瓦卓瑪是《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中演員之一。得益於劇場所在地就位於她家所在村莊的優勢,她成了劇中的演員。“演出季每晚在劇場演出,1個月下來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不僅參與演出的村民有錢掙,就連當地的牛、羊、馬等上了舞臺也可為主人帶來收入。”達瓦卓瑪説。如今,在劇場工作的當地農牧民佔全劇800名演職人員的95%。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公共服務藍皮書》顯示,拉薩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連續4年位列38個主要城市之首。拉薩市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幸福指數最高的城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代玲)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