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迎接十九大特別報道】擊水中流:“一帶一路”互利共贏 共同發展

2017-10-10 17:59: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經濟之聲迎接十九大特別策劃《擊水中流》,第一篇《“一帶一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習近平:“我宣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開幕……”

  2017年5月,北京雁棲湖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世矚目。29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140多個國家、80多個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商“一帶一路”合作大計。

  習近平:“我高興地看到,這一倡議提出以後,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援。”

  4年前的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倡議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他再次出訪東盟時又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4年間,“一帶一路”重大倡議,順應了亞歐各國人民謀發展、求合作的共同願望,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

  2015年7月8日,俄羅斯重要的工業和文化城市烏法,正在這裡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上,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聲音,對接“一帶一路”。

  俄羅斯總統普京:“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和我們的跨歐亞大鐵路項目以及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的一些計劃,都説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需要凝聚力量。”

  2016年6月8日,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正式發佈啟用。分別從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蘇州、東莞、義烏等八地始發的中歐班列,源源不斷開往歐洲主要城市,成功架起了中國與歐洲之間快捷暢通的商貿大通道。

  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中資港口瓜達爾港正式開航。這是“一帶一路”示範和先行項目傳出的重大捷報。巴基斯坦前總理謝裏夫在開通當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説:“今天標誌著新時代的黎明。”

  巴基斯坦總理謝裏夫:“中巴經濟走廊是為了全體巴基斯坦人民,將惠及每一個地區和省份。把中巴經濟走廊打造成兩國成功合作的典範以及中巴友誼的旗艦項目。”

  2017年5月31日,中國幫助肯亞修建的蒙內鐵路建成通車。它連接肯亞首都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全長480公里,成為東非鐵路網的“咽喉要道”。大多數乘客是第一次坐火車,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

  肯亞乘客:“我喜歡這輛列車的一切,特別是喜歡它行車平穩這一點;我們進入到了一個新時代,迎來了一個高效率的外出旅行系統。”

  “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4年間,中國與許多國家發展戰略實現順利對接,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成功落地,基礎設施聯通網路初步成型,沿線商貿流通、産業合作蓬勃發展,民眾開始從合作中得到實惠。

  2016年1月,中國發起成立的絲路基金首單投資項目落地,巴基斯坦吉拉姆河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建成後,將為巴基斯坦人民每年提供3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

  2016年1月,由57個國家共同籌建的亞投行在北京開業。僅一年時間,就為7個亞洲發展中國家的9個項目提供超過了17億美元貸款。

  截至目前,中國已同“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共同建設了46個境外合作區。

  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參與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對“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

  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出爐。270多項成果將對“一帶一路”建設形成有力支撐,增強各方推進合作的信心。

  “一帶一路”源於中國,但屬於世界。它東聯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沿線國家超過60個,人口數量和經濟體量分別約佔全球的六成和三成。它普惠世界,越來越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各方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産品。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這不只是發展物質的項目,還能凝聚民心。這不僅是為了發展,還有和平。這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偉大價值所在。”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雖然今後改革還有很多路要走,但在我看來,中國做出的這些抉擇令人欽佩。”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一帶一路’這個概念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我特別喜歡這個説法,飛機場、高鐵、高速公路都是非常具體的。”

  大雁之所以能夠穿越風雨、行穩致遠,關鍵在於其結伴成行,互相借力。“一帶一路”倡議秉持的正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它是中國智慧對世界經濟和治理體系的真誠奉獻,更是“中國夢”與沿線各國夢想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用合作成果,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

[責任編輯:張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