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改革印記】基層村民撤了麻將桌愛上跳舞健身

2017-10-10 14:5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唐代詩人李白筆下的《蜀道難》,寫的正是我的家鄉——川北某縣。由於受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準、交通條件等的限制,印象中,家鄉當了一陣子“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過去五年間,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利好基層的政策和改革舉措,老家所在的村子改變不小。從整體感受看,不僅村裏基礎設施大變樣,村容村貌美了,更大的一點變化是人變了——村民精神生活和心理狀態的改變。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我回到鄉下休息。此時的家鄉,已過了農忙時節。按照以往規律,又到了一部分村民呼朋喚友,打牌消遣的時刻。然而,令我意外的是,在鄉下的一週時間裏,我沒聽到一聲麻將碰撞和村民張羅打牌的吆喝聲。要知道,在過去一些年,打麻將可是村民休閒娛樂、打發時光的主要途徑。僅我家鄰居,就有三戶人買了機麻,有一家甚至購置了多臺機麻,可同時容納幾桌村民消遣娛樂。當然,我也聽説過誰家打牌一年輸了多少錢、孩子開學都沒學費背貸款等傳聞。傳聞真假暫且不論,村裏打牌賭博的風氣卻是我眼見存在多年的。

  村民的麻將桌不再響起,大家屋裏都不見了麻將桌,他們都在“耍”什麼呢?“誰還打麻將啊,都去活動中心跳舞健身了。”村民賈大媽一語道破玄機。

  原來近兩年,村兩委和村民一道集思廣益,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共商共治,將閒置的村小校舍“二次利用”了起來。具體利用的方式是,將村小校舍改造成全村村民的活動中心,村民可以進行各種休閒和健身活動。活動中心分為多個功能室,村民能夠在棋牌室進行棋牌娛樂、在鄉村圖書館看書、在鄉村大舞臺排練和表演文娛節目……以上談及的功能室(區),一部分正在規劃建設中。

  現在,每天晚上7點到9點,不少村民都會準時來到村小校舍廣場上跳廣場舞或者健身。舞姿不規整,大家從鄰村請“老師”來教學;健身器材不會用,村民用智慧手機搜一搜操作技巧,互相告知使用方法。面對這些改變,一位村民感嘆,“變化真挺大的,我從來不跳舞的人都堅持跳一個多月了,鍛鍊身體比打牌好多了。”在夜幕中健身的73歲李大爺則説,“還是政策好,你看城裏人用的這些玩意兒,我們農民也用上了,高興吶!”

   

  廢棄村小校舍被重新“激活”,村民的一張張笑臉折射出的,就是實打實的改革獲得感。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農村模樣日新月異,農民生活條件節節高。不過,在一些地方,他們的精神消遣和娛樂方式卻停留在單調乏味,甚至是“營養不良”的狀態。老家村民告別賭博習氣,撤掉麻將桌,擁抱廣場舞和健身生活,看起來是一個不起眼的轉變,背後卻是洗掉了沿襲多年的不健康精神生活方式,是近年來黨和國家多個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的結果。

   

  這些改革舉措至今曆歷在目。比如,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就強調,要“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將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生活困難群眾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對象。”同年,文化部、體育總局等印發《關於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積極推動將廣場舞工作納入當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當地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公共文化服務協調機制的工作內容。”2016年,國務院又下發了《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其中要求,“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供給”、“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方便群眾就近就便健身。”除此之外,還有“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遊”等等舉措,不一而足。

  對於今天的基層農民來説,他們腰包鼓了,房子車子有了,生活底氣足了,表面看,似乎什麼都不缺。然而內心裏,他們對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對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渴求十分強烈。古話説,“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相信改革不停步,落實不打折,責任不推諉,基層農民的收穫感將越來越強烈。(特約評論員 李松林)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