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産潛水器"深海勇士"號有多厲害 這些數字告訴你

2017-10-05 09:0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中國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在4次完成最大深度4500米下潛後,10月3日返航海南三亞港。作為“蛟龍”號的兄弟,關鍵部件九成以上國産化,“深海勇士”號被視為承上啟下的又一深海“利器”。它能做什麼?有哪些“厲害”之處?新華社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下潛4500米,基本覆蓋我國主要海域

  本次海試中,“深海勇士”號4次完成4500米級下潛,其中最大下潛深度為4534米。同時,開展了海底科考應用作業,地質取樣5份,用機械手抓取了29種生物。

  為什麼把下潛深度設計為4500米?

  專家解釋,4500米基本覆蓋了中國主要海域和國際海域資源可開發的深度。

  “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胡震説,4500米深度已經覆蓋整個南海的探測、下潛開發等方面需求。此外,目前的國際深海研究熱點問題,如海底熱液硫化物、海底冷泉等,約為3000米深度,也在“深海勇士”號的下潛範圍內。

  相比更深的深度,承受4500米水壓也可以讓潛水器的運作難度和成本大大降低,提高科考的性價比。

  從1000米、4500米、7000米到萬米級,我國目前已形成全海深潛水器能力。據了解,11000米大深度項目也已經部署,有望于2020年下水。

  胡震介紹,我國正在實現潛水器的譜係化,“深海勇士”號是整個深海作業體系中的一個環節。不同型號的載人和無人潛水器,在深海作業中各有側重、相互配合,可以更高效地幫助我們去探索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

  鋰電池可用5年,進入國際先進序列

  在中國科學院深海工程研究所,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給“深海勇士”號打出99.19分的高分。海試總指揮劉心成説,上90分的很少,99分以上的非常罕見。

  “深海勇士”號有何過人之處?

  專家介紹,“深海勇士”號用鋰電池取代了原先的銀鋅電池,從而使電池可用次數從50次增加到500次,使用壽命長達5年左右,有效降低了成本。

  深海鋰電池還顛覆了世界深潛界的一個概念——無動力下潛、無動力上浮。這兩個過程原來不用電,但耗時較長;使用鋰電池後,潛水器可借助電力快速上浮和下潛,增加在深海作業的時間。

  此外,“深海勇士”號可從海底實時傳輸圖像。“深海勇士”號控制系統負責人、來自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的祝普強説,美國的“新阿爾文”號只能傳輸數據,俄羅斯的“和平號”、日本的“深海6500”則是模擬信號,“深海勇士”號實現了數字通信,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海試結果表明,‘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性能優良,可列入國際最先進載人潛水器序列。”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發來的賀信中説。

  關鍵部件91.3%國産化,提升載人深潛核心技術

  此前的“蛟龍”號已經能夠載人下潛至海底7000米,為何我國還要研製4500米載人潛水器?

  提高國産化程度、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是最大的原因。

  現場驗收專家組表示,“深海勇士”號的關鍵部件國産化率達91.3%,主要部件國産化率達86.4%。

  劉心成介紹,“深海勇士”號的浮力材料、深海鋰電池、機械手等都由我國自主研製,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讓相關技術企業努力創新,迅速成長。他説,這不是走回頭路,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整合創新和自主創新。

  胡震説,海試結果表明,“深海勇士”號的載人艙、推進器、海水泵等十大關鍵部件性能可靠,未來將帶動這十個方面海洋裝備科技的國産化水準,為我國未來全海深科考奠定堅實基礎。

  “‘深海勇士’號是繼‘蛟龍號’後我國深海裝備的又一里程碑,實現了我國深海裝備由整合創新向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杜剛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