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當天,
全村殺豬擺席舉行慶功宴,
黃大發和村民們都留下了熱淚,
村民們都親切地稱這條渠為“大發渠”。
汩汩清水流到草王壩,
不僅解決了數百戶群眾的飲水問題,
也可以滿足稻田的灌溉用水。
草王壩的村民們結束了靠天吃飯的歷史,
從此旱澇保收。
團結村村民在耕作
通水後,
黃大發帶領群眾”坡改梯“,
稻田從240畝增到了720畝,
昔日的荒田變成了良田,
人們結束了“一年四季包谷沙”的生活。
當年,
草王壩通了電、修通了村路,
黃大發又發動群眾選址修學校,
20年來,
草王壩考出了30多個大學生,
黃大發當年的誓言也一一兌現。
有人問,
黃大發這樣幹勁十足,
想必是得到了很多好處吧?
小新告訴你,
他不僅什麼都沒有得到,
還失去了兩位親人。
1992年是修水渠最繁忙的一年,
就是在那一年,
黃大發的女兒得了腎炎,
等到他從工地上回來探望女兒時,
女兒的病已經非常嚴重了,
還沒等把水渠修成,
女兒就去世了。
幾個月後,
黃大發的孫子得了腦膜炎,
由於全家人都在山上修渠,
發現時孩子已經離開人世。
黃大發夫婦把自己的棺材給了兩個孩子,
他們覺得自己欠下了對孩子的關愛,
當所有人以為黃大發會因為受了打擊
把修渠的擔子交給別人時,
瘦了幾圈的黃大發扛起工具又上了山。
草王壩的會計形容黃大發:
“黃大發真是摳得很啊!”
之所以這樣説,
是因為黃大發對工作、對生活都很節儉。
修渠時,
在他手上流動的資金有近20萬,
但每次出差,
黃大發都捨不得下館子吃一碗粉,
有時向餐館老闆要一碗不要錢的湯充饑。
去買炸藥,
腳上的解放鞋破的漏出了腳趾,
炸藥廠的老闆給了他20元錢讓他買鞋,
到後來也沒有買成。
家裏的灶臺破了,
老伴説從工地拿一碗水泥補補,
黃大發果斷拒絕,
他經常説:
群眾的事怎麼硬都成,
自家的事怎麼軟都行。
小新最近走訪團結村發現:
草王壩村民的錢包越來越鼓,
家家都有了洗衣機,
家家戶戶還搞起了養殖業。
黃大發自己家也每年養兩頭大肥豬,
“單是賣豬,一年少説也能掙四五千。”
黃大發説著難掩嘴角的笑容。
黃大發今年82歲,
從支書崗位退下來後,
他更加關心水渠,
平日裏修溝補渠從未間斷,
每隔三五天就上山巡視。
黃大發説,
“我要把渠護好”
這種行動也影響著身邊的鄉親們,
因為大家都知道,
這條渠是“解困之渠”、“脫貧之渠”、
“發家之渠”……
記者:張一凡、袁超
圖片、視頻:賀俊怡、袁超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