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褚宏彬:今年中國航太將打響兩場“收官之戰”

2017年03月10日 13:59:13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飛行控制大廳

交會對接監控畫面

  海峽之聲網3月10日北京訊(記者 驥遠 楊娜)載人航太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是兩大中國航太的兩大招牌。在神舟飛船成功升空、航太員員平安返回和嫦娥飛船順利入的背後,有一群夜以繼日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的飛控參試人員的辛勞付出。而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就是這個光榮集體的大本營之一。本次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黨委書記褚宏彬接受了海峽之聲記者的採訪。

  褚宏彬介紹説,北京航太飛控中心是我國載人航太工程任務的指揮調度、飛行控制、分析計算、數據處理和資訊交換中心,也是我國繞月探測工程的飛行控制中心。“北京航太飛控中心組建二十多年來,先後圓滿完成11次神舟飛船任務。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交會對接,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和跨越。從探月工程來看,完成了嫦娥1號、2號繞月探測,嫦娥3號落月巡視探測以及嫦娥5號再入返回試驗飛行任務,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的奔月夢想。”

  作為一項技術密集型工作,飛行控制對技術創新要求很高。而人是創新的主體,一支朝氣蓬勃、勇於創新的科技人才隊伍顯得十分重要。褚宏彬表示,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北京航太飛控中心緊抓不放,成果顯著。“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廣大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堅克難,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取得了30多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飛控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00多項,培養了一支敢於擔當,善於創新,甘於奉獻的科技人才隊伍。目前中心擁有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博士生、研究生數百名,這也是完成任務的重要人才支撐。”

  北京航太飛控中心同時也是我國對外交流的窗口,向世界展示我國航太事業的成就。褚宏彬説:“近年來,先後有20多個國家的航太領域的專家、技術人員來中心學習參觀。中心也與歐洲空間操作中心、莫斯科飛控中心等國外航太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褚宏彬介紹説,今年北京飛控中心將承擔天舟一號和嫦娥五號這兩項重大飛行控制任務。其中,天舟一號是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收官之戰,將驗證在軌推進劑補加等建成空間站所需要突破和掌握的關鍵技術,為我國下一步建成空間站並保持長期在軌飛行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嫦娥五號任務則是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也是國家16個重大科技專項的收尾工程。這次任務將首次實現以無人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的方式完成月面採樣返回,最終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這次任務的實施,將成為我國航太事業發展新的重大里程碑。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從嫦娥一號到五號,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以百分之百的測控成功率,給全國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完成一系列的重大實驗任務的過程中,年輕的科技人員用心血和智慧創造了“團結協作、集智攻關、開拓創新、拼搏奮進”的飛控精神。褚宏彬説,“這股精神,充分詮釋了我們飛控人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的遠大抱負和價值追求。在未來,飛控人也將繼續秉持這股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奮進,高標準完成後續重大試驗任務,續寫新的榮耀與輝煌!”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