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外媒熱評兩會:中國已為世界經濟貢獻者、正能量、穩定器

2017年03月08日 15:26:36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兩會在萬眾矚目下啟航。中國兩會傳遞出的信號和動向,不僅成為海外媒體觀察中國治國理政、經濟外交和社會民生的重要窗口,也是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經驗,了解中國方案,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的重要途徑。

  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京開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過去一年中國在經濟運作、就業增長、改革開放、經濟結構調整、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出了2017年政府工作新目標,部署了新任務。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一組組凝聚著中國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方向的數字引起海外媒體廣泛關注。外媒認為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正能量,是推動全球經濟合作的“穩定器”。

  中國經濟增速6.5%更務實 全球經濟增量的主要貢獻者

  對外媒而言,中國經濟走向是他們關注的重中之重。

  當今國際社會變幻莫測,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為七年來最低、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地區和全球性挑戰突發多發。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不僅保持中高速增長,還是全球經濟增量的主要貢獻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提出,2016年全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將是推動2017年世界經濟加速復蘇的關鍵因素。

  印度報業托拉斯援引政府工作報告表示,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符合經濟規律和客觀實際,有利於引導和穩定預期、調整結構,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銜接。

  西班牙《世界報》刊文指出,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是根據目前全球經濟疲軟做出的適當調整。即便是對新一年增長目標進行了微調,但中國仍將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韓國經濟》報道稱,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 中國經濟增長率依然維持在6%以上的水準位居世界前列,不足以造成對其經濟發展的負面顧慮。

  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認為,中國政府為2017年定下更務實、寬鬆的經濟發展目標,這有利於確保大局“穩定”,進而為推進經濟改革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向社會傳遞中國通過改革來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決心。

  路透社報道稱,與2016年設定的6.5%至7%的增長目標相比,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有所下調。中國放緩經濟增速是為了留出更多空間深化經濟改革,在世界範圍內,6.5%的增長目標仍是高速增長。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稱,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2017年經濟發展目標在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5%左右,並著力全面深化改革,以解決企業負債問題,建立應對金融風險的“防火牆”。中國政府對金融風險予以及時預判,重點是防患于未然。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中國政府正致力於將其現行經濟模式轉變為更加穩定、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經濟模式。

  擴大對外開放參與全球治理 世界期待中國發揮“穩定器”作用

  “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全球經濟合作”,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話語,讓外媒稱讚。

  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將持續為世界經濟的復蘇輸出強勁動力。“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中國為全球經濟實現共同繁榮所推出的方案,印證著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在發表的文章中引用李克強總理的講話,“中國的大門將繼續開放得越來越多”,“中國將更多的參與全球治理”認為,面對“反全球化”抬頭趨勢,中國政府宣佈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的意義重大。

  英國《衛報》援引專家評論指出,在全球貿易和氣候治理等領域,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是“穩定器”,世界正期待中國發揮重要作用。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和俄羅斯“報紙”網在評價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進程中的作用時援引李克強的表述稱,“中國正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今日俄羅斯”在報道集中關注了中國對各種形式保護主義的打擊,認為中國在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進程。

  美聯社在報道中關注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關於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的講話,認為這是對“外企抱怨中國正試圖將其排擠出技術和其他有前景市場”做出回應。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文章稱,近年來,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和主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很多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因為他們看到中國的並非“另起爐灶”,而是積極配合現存的國際經濟體系,提供必需的和相應的補充。或者説,中國所做的是在強化現行國際經濟體系,而這正是世界所期待的。

  肯亞發行量最大的《民族日報》記者邁克爾奧裏多認為,2013年,非洲聯盟提出了“2063年願景”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和“2063年願景”是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在實現“中國夢”和“非洲夢”的進程中所制定的發展道路,兩者可以相互對接和支援。“一帶一路”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中非合作,有助於“2063年願景”的實現。

  改善空氣品質打好藍天保衛戰 中國治理環境決心彰顯“正能量”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品質,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成為海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美聯社報道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承諾要讓中國的天空再次變藍,加快解決燃煤取暖發電造成的污染問題。報道指出,霧霾天氣是中國環境污染問題最明顯的表像,而李克強總理在人大開幕會上的發言凸顯出中國公眾對於治理霧霾問題的關切程度之深,並且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當務之急。

  《澳大利亞人報》在報道中讚揚了中國治理環境污染,尤其是強化大氣污染治理的決心。“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長城”的理念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獲得了肯定。

  澳大利亞民族電視臺(SBS)在報道中提到,中國將開展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對所有重點工業污染源實行24小時線上監控,公開資訊讓公眾直接監督所在地區的污染排放,此舉也得到了廣大環保組織的歡迎和好評。

  韓國《EDAILY》報道稱,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面臨污染等環境問題。所以全面加強環境保護是重中之重。針對環境問題,今年中國兩會將提出如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發展清潔能源、改善能源結構、建設綠地等措施改善環境品質。

  俄羅斯消息報以《中國總理承諾還人民以藍天》為題,報道了中國政府報告中關於治理大氣污染的舉措。文章稱,中國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生態環保治理,加大治霾力度。

  秘魯電視臺7台記者珍妮弗薩拉薩爾指出,在2016年秘魯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國領導人提出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綠色國家,這也説明瞭中國正在努力為環保做出貢獻,也將對世界其他各國産生積極影響和示範作用。(王欲然 陳敏 盛楚宜 夏雪 張凱迪 華迪 韓莎莎)

  下一頁   [延伸閱讀]   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實現穩中求進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