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公立醫院破逐利無死角 協調推進醫療價格等改革

2017年03月07日 12:00: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2017年將成為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的一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全國政協委員表示,通過籌資與支付制度、人事薪酬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將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並最終建立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 。

  公立醫院是實現人民對公平社會目標訴求的重要載體、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壓艙石”。因此,解決公立醫院存在的問題,堅持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宗旨,成為本輪醫改的重要內容。根據2015年公立醫院試點之初確立的時間表,到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衛生總費用增幅與本地區生産總值的增幅相協調;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總體上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基本目標是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構建起佈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接受記者採訪的全國政協委員表示,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取消藥品加成的同時,必須配合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改革現有人事薪酬制度,同時改變現有籌資和支付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吳明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調動從業人員積極性是實現公立醫院改革目標的重要條件。維護公益性目標,必須要通過建立起符合行業特點、體現勞動價值的人事薪酬制度等手段來調動“主力軍”參與醫改的積極性。

  他同時表示,公立醫院改革過程中,要加強上下聯動,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制度。“一些大型的教學性醫學中心承擔的功能跟縣醫院、社區醫院是不完全一樣的,它同時承擔了教學基地、科研基地的角色,既有人才培訓的要求,也是疑難重症的指導中心。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未來通過分級診療和醫聯體的建立,應該更好地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建立雙向轉診的關係,最終營造一個社區、患者和大醫院三贏的局面,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何氏醫學院院長何偉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應該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宗旨,但由於維護公益性和調動積極性都是有成本的,而資源又是有限的,所以如同任何改革措施一樣,公立醫院的改革也要考慮可持續性的問題,避免掉進以政府財政“債臺高築”為表現的“福利社會”的陷阱,需要對籌資與支付制度進行進一步改革。具體而言,今後公立醫院要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按服務單元等複合型付費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公立醫院改革抓住了支付制度改革,就是抓住了整個醫改的‘牛鼻子’,因為只有改進支付制度後,其他一系列改革措施才能奏效。”何偉表示。

  在農工黨中央提案“關於做好公立醫院去編制化改革工作的幾點建議”中,提出應給予基層醫療機構以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援。對於去編制化的公立醫院,除了部分財政撥款外,由醫保支付的診療費用,將成為醫院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農工黨中央建議國家衛計委、人社部等部門加強溝通協商,制定有效措施,確保醫院合理定價、醫保機構嚴格監管,實現醫院合理收費和醫保經費的可持續運作。此外,考慮到傳染病院、精神病院等公益性專科醫院的特殊性,農工黨中央建議對這類醫院在財政補助政策和金額上有所傾斜和側重。記者 李唐寧 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