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關改玉:鋼軌探傷工中的“花木蘭”

2017年02月28日 09:41:01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工作中的關改玉

  工作中的關改玉

  央視網消息:“探傷工”對於我們來説,可能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你知道嗎,當你乘坐火車時,經過的所有鐵軌都要由探傷工仔細檢查。他們往往要背上十幾斤重的精密儀器,一個焊點一個焊點地為鋼軌"揪"出病害,確保每個焊點都符合標準,保障列車安全運作。這是非常辛苦的職業,然而,卻有一位80後姑娘,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7年。她就是關改玉。

  勤學苦鑽練硬功

  大學畢業後的關改玉,先是進入了中鐵十七局集團鋪架分公司海東項目部辦公室工作。由於公司剛剛成立,急缺探傷工,關改玉轉而報考了國家級探傷工培訓考試,並如願取得探傷資格證,成為鋪架分公司第一批且是唯一的一名女探傷工。

  海南東環鐵路是關改玉在取證後接觸的第一個工程。當時海南正值夏季,在陽光的暴曬下,鋼軌溫度超過60度。關改玉每天都要背著十多斤重的儀器,沿著鐵路沿線對鋼軌焊接頭逐一檢測。長時間行走在鋼軌間,汗水流入眼睛,眼睛會火辣辣地疼。

  探傷時,為求準確,關改玉經常需要跪在道砟、枕木上核對兩到三遍,一跪就是20多分鐘,探傷完畢後接著再走幾百米繼續蹲下探傷。一天下來,她的雙腿常常會酸軟無力,膝蓋被磨破,肩膀變得又紅又腫。

  線上上作業最為頭疼的事就是上廁所。現場條件差,不同工種交叉作業較多,而且大多都是男職工。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關改玉堅持在班前儘量少喝水、甚至不喝,熱得實在難耐才抿一小口。因此,上火對她來講就是家常便飯。

  參與京滬高鐵施工時,關改玉要在高架線路上探傷,每天攀爬20多米的高架梯至少3趟,這對於一個有恐高症的女孩而言,無疑是道巨大障礙。為了工作她硬著頭皮,克服心理障礙,慢慢地一步一步往上挪。在她的努力下,京滬高鐵所有的探傷工作順利通過驗收,並且獲得業主的高度讚揚。

  工作嚴謹技術精

  探傷工作幹起來費眼、累腰、勞神,不容一絲馬虎。眼睛要時刻注視著那小小的螢幕,可能一時的疏忽就會漏掉一處裂紋,給鐵路將來的運營埋下隱患。為了幹好本職工作,確保探傷品質,關改玉對自己從來都是高標準,嚴要求。

  工作中關改玉細心觀察,用心捉摸,堅持邊幹邊學。在不斷的摸索實踐和積累中,她總結出了“心裏穩、移動慢、堅持看”的工作方法,“看關鍵、看重點、看本質”的工作要領和“一看波形顯示、二看探頭位置、三看軌道狀態”的工作重點,有效地避免了誤判漏檢的發生。

  她工作的認真勁頭也是出了名的。一次夜間工作中,她發現一個焊頭的品質出了一點小問題,她沒有把問題輕易放過,反覆檢驗,並將問題與同事進行了溝通,建議重新焊接,但工班長不同意,因為重新焊接不僅影響焊軌進度,而且出現的問題沒有超過規定範圍。關改玉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堅持在品質面前不打折的原則,最終説服了工班長,消滅了安全隱患。

  2012年在津秦客專焊軌時,兩台焊機雙線推進,每天至少産生24個焊頭,多則40個焊頭,工作量極其巨大。要按時完成工作任務,就意味著在保證檢測精度的前提下要盡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她沒有怨言,打起精神,連續工作了30個晚上,耐心細緻地重復著每一個細節,順利完成了全部搶工任務。

  正是靠著嚴謹認真的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關改玉練就了一身超聲波探傷的硬功夫,同事們都説她有一雙“火眼金睛”。

  引領創新做表率

  工作7年來,關改玉先後參與了海南東環、京滬高鐵、漢宜鐵路、唐曹鐵路等8項國家、省重點工程的建設,線上路上累計步行1700公里以上,平均每個工作日至少步行16公里,共檢測焊頭8000多個,準確率95%以上。她還牽頭成立了國內高鐵鋼軌建設中第一個由焊接、打磨和探傷三個不同工種組成的課題組,並主持撰寫《探傷傷損形成機理及控制方法》,成果在中國鐵建及十七局集團廣泛應用推廣。

  由於長期工作在施工一線,不能陪伴在家人身邊,團聚就成了她最大的心結。可一旦離開工地,又是滿滿的眷戀和不捨。有一年工程完工,關改玉在家休息了半年。剛回家的時候,有一種解脫的感覺,終於可以不用曬太陽了,終於可以不用晝伏夜行了,終於可以按時按點吃飯了,終於可以穿漂亮衣服了。但兩個月後,她再也待不住了!開始想念同事、朋友,甚至懷念工地上的生活。

  關改玉説:“雖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並不知道我這個行業是做什麼的,但是我們的鐵路越修越長,列車開得越來越遠,這其中也有一份我自己的努力,發現自己默默奉獻也是值得的。”

  2017年2月27日,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即將到來之際,全國婦聯授予關改玉等10位傑出女性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資料來源:全國婦聯宣傳部)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