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專家:猛犸象完全復活是不可能的

2017年02月20日 10:28:41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原標題:猛犸象完全復活是不可能的

  “讓猛犸象完全復活是不可能的,只是讓現代亞洲象具備許多猛犸象的特徵,更不可能在野外生存。”當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袁訓來研究員看到這個消息時,調侃地説到:“這只是用來檢驗基因技術,顯得人類很有能耐。”

  近日,有媒體報道,哈佛大學研究團隊正在開展“反滅絕”基因研究:先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取得冰封長毛象的DNA,再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它們融合到近親亞洲象的基因組中,以製作混種胚胎,預計兩年內製成。也就是説,若培育成功,科學家們將向世人展示包括小耳朵、擁有皮下脂肪、長毛及耐冷等長毛象特徵的“新型”大象。

  長期從事“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和環境背景”的研究,並擔任《生物進化》科普雜誌主編的袁訓來認為,雖然猛犸象與亞洲象、非洲像是近親,但是復活猛犸象對於增強現代大象基因並沒有明顯的好處。

  袁訓來告訴記者,把時間尺度放大後來看,地球上每一個物種生存200—300萬年後,大多滅絕了。“這是非常正常的自然現象,正所謂生生不息,有生有死、有死有生。”

  他認為,想要建立一個基因庫,需要一個相當數量的種群才行,而目前所進行的復活猛犸象只是實驗室的一項研究而已,不僅不可能完全複製出冰川時代的猛犸象,更不可能使其具有在當今自然環境中生存的能力。“放在野外環境中,説不定一兩年就都死了。”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馬俊業博士則為此點讚。“挺有意思的,這是最新的生物技術與距今時代最近、最神奇生物的完美結合,我認為有希望獲得成功!”

  長期從事分子演化研究的馬俊業告訴記者,這項實驗的難點主要還是在基因技術上。雖然國際科學團隊號稱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獲得了猛犸象的軟體脂肪組織、毛髮和骨髓,但是其基因性狀、完整度等都無法與現代生物中提取的基因組相提並論,即使通過技術對基因進行人工修補,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實踐中還是未知數。

  “讓消失物種的復活還沒有過先例,一旦這項技術成熟,便可推廣到其他物種上。”馬俊業説。通過分析對比猛犸象與現代大象的遺傳物質,進而可以研究大象的進化速率等。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基因及其調控在生物進化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旦遭遇到環境災(巨)變,往往難以進行大幅度的改變與適應,龐然大物恐龍的滅絕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悲慘案例。

  但是,在實驗室復活猛犸象並不能改變地球物種滅絕的自然規律,在生物進化研究方面並不具備特別有價值的意義,“我們不可能讓它活起來”。

  “好奇心是驅動人類科學進步的重要原因”,袁訓來不客氣地説到:“人類幹了很多加速物種滅絕的事情,現在又對那些消失的物種充滿好奇。現代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讓人類可以沾沾自喜地證明,不僅有能力滅絕物種,也有能力復活物種。”(科技日報南京2月19日電)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