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一次偶遇讓他愛上稀土並糾纏一生

2017年02月19日 15:27:44  來源:大洋網
字號:    

  昨日在媒體見面會上,蘇鏘院士的學生、中大化學學院教授王靜憶述恩師生前點滴,數度哽咽。信時記者梁矩聰攝

  大洋網訊 2月17日淩晨,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蘇鏘因病逝世,享年86歲。昨日,蘇鏘院士的弟子、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王靜教授追憶恩師,講述了蘇鏘院士工作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一生談了兩次戀愛

  對於老師的離去,王靜昨日表示所有的人都很悲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紀念。

  “老師曾經説過,自己一生談過兩次戀愛,一次是和自己的愛人相伴一生,一次就是和稀土偶遇,最終愛上了稀土並糾纏一生。”王靜説,老師一輩子幾乎跑遍了國內外所有的礦山和有稀土的地方。

  據介紹,蘇鏘院士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1931年6月出生於廣州,1948年考取中山大學化學工程系,兩年後被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錄取,1952年院係調整至清華大學化工係學習,主要學習專業為石油專業。

  王靜教授介紹,大學畢業後,蘇鏘院士被分配至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開始了與稀土的偶遇。在長春,蘇鏘院士一待就是48年。1958年,蘇鏘院士在國內首次分離出除鈧和放射性元素钷以外的15種純稀土,總結了稀土性質隨原子序數變化的幾種類型和釔在鑭係元素中位置變化,提出工業用鈰的濕法空氣氧化法和利用釔的位置變化來分離釔的原理和萃取法。在資源極其落後的當時,這些成就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1999年,蘇鏘院士轉入中山大學化學系繼續從事稀土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老師非常高興能夠回到廣東,畢竟這裡是他的家鄉,老人總有落葉歸根的想法。廣東的稀土品質不錯,但在開發與應用方面還有待提高,老師回來也希望可以把家鄉的稀土事業發展得更好。”王靜教授表示。

  不放過一切與稀土接觸的機會

  1952年至今,蘇鏘院士與稀土工作結下了60多年的情緣。王靜教授表示,老師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就是工作,不放過一切與稀土接觸的機會。“近幾年老人家身體不太好,但總忘不了工作。這幾年省裏都會組織院士去各個地方考察,他總會帶著自己的採樣帶。有一次去一片海灘,年輕人都對白色的海灘感興趣,但從事稀土的人卻對黑色的海灘格外興奮,那次去的剛好是一片黑海灘,老人就像孩子一樣興奮。由於腿腳不便,他只能讓身邊的人幫忙取樣,最後帶回來研究。”王靜教授介紹,蘇鏘院士重病期間還特意組織學生去醫院學習,因為他做CT的設備裏有稀土的成分,他讓學生們觀察完後直接就在醫院開研討會。

  恩師嚴謹的工作態度也讓王靜印象深刻,“記得有一次我成功做成了一個有關稀土的長余輝材料的實驗,當我向老師報告好消息後,他卻沒有急著肯定我的結果,而是自己照著我的實驗方案,整整花了一天時間把實驗又做了一遍。”

  生活中謙卑和藹淡泊名利

  談起生活,王靜表示老師是一位謙卑和藹、淡泊名利、對後輩十分照顧的長者。一件小事讓王靜至今難忘。2007年王靜的孩子出生,妻子尚未出院,王靜的母親又不慎摔跤住進了醫院。“我一個人一邊要去照顧兩個病人,一邊又要忙工作,當時心情非常沮喪,在電話裏隨口向老師説了一句。”讓王靜沒想到的是,當時已經76歲高齡的老先生親自去醫院看望母親,還給他帶去了一筆錢。談起往事,王靜也忍不住落淚。

  “老師生活十分簡樸,大家可能想像不到一名院士的皮鞋是在中大北門的菜市場裏買的,只要20塊錢,還穿七八年。”王靜介紹,蘇鏘院士與愛人把一生的積蓄捐獻出來,在化學學院設立了一個獎學金,一共100萬元,用於資助品學兼優的孩子,“老師怕自己年紀大了,就和我簽訂了一個協議,如果他走了這筆錢由我來管理和分配,同時規定如果我離開中山大學,要將管理權轉給別人。”王靜説,希望可以將老師的遺願延續下去。

  信時記者張琛平 通訊員蔡珊珊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