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這位美國僑眷當上市委副書記 有何特殊之處

2017年02月19日 14:44:08  來源:中國網
字號:    

  原標題:美國僑眷李興鈺出任山東萊蕪市委副書記

李興鈺。萊蕪新聞 圖

  李興鈺。萊蕪新聞 圖

  日前,山東媒體報道了一則人事變動:李興鈺同志任中共萊蕪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簡歷顯示:李興鈺,男,漢族,1971年10月生,山東微山人,美國僑眷,200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94年7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

  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與其他領導幹部的簡歷相比,李興鈺的簡歷中多了一項:美國僑眷。

  長安街知事APP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其中對“僑眷”做出了明確定義。僑眷指的是與華僑、歸僑有著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關係的眷屬,具體包括華僑、歸僑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同華僑、歸僑有長期扶養關係的其他親屬。

  那麼問題來了,根據關於推行黨政領導幹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見,任前公示的內容一般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學歷學位、政治面貌、現任職務等,並沒有説包括“是否為歸僑、僑眷”。那麼李興鈺的僑眷身份為什麼要特意寫進簡歷呢?並且還要特意註明是“美國僑眷”。

  公開資料顯示,李興鈺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技術經濟專業。2011年,不到40歲的他參加了山東省副廳級領導幹部的公開選拔,從煙臺市發改委副主任升任山東省僑聯副主席。任職近6年後,于本月調任萊蕪。

  需要明確的是,僑聯並不是政府部門,而是由歸僑、僑眷組成的全國性人民團體,承擔“參政議政、維護僑益、海外聯誼、群眾工作”的職能。按照《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章程》的規定,各級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的代表,以及中國僑聯、地方各級僑聯的委員會委員,都應當具有歸僑、僑眷身份。

  也就是説,“僑眷”身份是李興鈺擔任省僑聯副主席的前提條件,此次又是從僑聯副主席崗位上轉任地方。因此,在簡歷中特別註明這一點,就不足為奇了。

  作為僑聯的工作人員,把僑眷身份寫入簡歷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中國僑聯官網顯示,1位主席和18位副主席的簡歷中全部標注了歸僑或僑眷身份。而小夥伴們之所以對“僑眷”的稱呼感到陌生,是因為長期以來,僑聯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僑聯幹部受到身份限制,交流面較窄,流動性較慢。

  2016年12月,中辦印發了《中國僑聯改革方案》。方案中提到,應改革僑聯組織人事制度,讓專職幹部適當增加流動性。此次李興鈺走出僑聯繫統,調任地級市擔任市委副書記,可視作人事改革的一個嘗試。

  來源:長安街知事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