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看津霾治理如何玩轉科技

2017年01月24日 17:10:52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近幾年,在國家對霧霾治理的大力要求下,在“大氣十條”的堅定實施下,天津針對控煤、控車、控塵、控污、控新建項目污染等“五控任務”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從結構優化、治污減排、執法問責、污染應對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幾年的努力,全市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明顯。據天津市環保局副局長謝華生介紹,2016年天津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是226天,比2013年增加了81天。PM2.5年平均濃度由2013年的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69微克/立方米,下降了28%。污染綜合指數,比2013年下降了27%。而在實現“五控”的過程中,天津市積極運用資訊化手段、通過技術升級為“藍天碧海”貢獻力量。

  污染防治有奇招,網格化管理見成效

  為推進 “五控任務”,運用法律、經濟、科技、行政等“四個手段”推行管理無死角、監察無盲區、監測無空白的網格化“三無管理”的要求,天津市組織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資訊化體系建設項目。該項目建設內容可以歸納為“一網、一端、一中心、一平臺”。

  在數據中心裏,全市燃煤、工地、機動車、工業企業等基礎數據都囊括其中,包括“五控”任務的動態數據和區縣、委局相關涉氣動態數據。從實時監測數據中可以看到各監測站點的視頻,與各監測點24小時污染源的變化情況。通過具體點位與天津市平均狀況的比較曲線圖,為相關工作人員排查具體問題提供了分析手段,為領導人員的管理和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援。

  除此之外,目前正在試運作階段的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綜合資訊平臺對造成大氣污染的事件進行了實時監控與管理。在平臺中,既可看到各區域網格員發現的大氣污染事件,還可看到居民群眾舉報的事件,同時各區縣及鄉鎮街道均有專職網格員與各部門執法車輛對監控點進行實時巡查,點擊可看到其對問題事件的巡查軌跡與發現的問題。這些查詢功能讓管理死角變得清晰可見。如果有些區域巡護密度低,就會採取相應措施,讓該區負責人加大巡查力度;若網格員或網格長不及時巡查、上報則會按照相應追責辦法進行扣分等處理,並與任職、評獎等幹部考核內容掛鉤,以發揮該平臺的監督指導作用。根據被發現污染事件的企業則會按照相關規定接受經濟或關停處罰,涉及違法犯罪的將移交司法機關。該平臺的建成,實現了全市16個區、海河教育園區和22個委辦局等39家成員單位網路互聯互通、大氣污染防治資訊共用,提高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目前,天津全市有環境品質監測站296個,其中國控點16個、市控點10個、區控點270個,專職三級網格監督員871名。

  環保超市成“仲介”,科技支援為企業

  作為全國首家“環保技術超市”,成立於2013年的天津節能環保技術超市是在治理污染時為企業技術升級提供便捷與支援所進行的項目。根據天津市環保局宣傳教育處宋有武處長介紹,該項目由天津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環保産品與技術進行考察篩選,供有技術改造或升級需要的企業進行參觀借鑒學習,併為供需雙方搭建技術合作平臺。

  通過這種類似于“仲介”的方式,企業大大降低了尋找所需技術或設備時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能更高效快捷地進行技術改良與升級。目前,環保超市中已儲備約300余項環保技術,諸如廢氣治理技術、固廢處置/土壤修復技術、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等,還陳列了部分具體的技術裝置模型,如中晶環境鎂法脫硫及廢液製備副産MgSO47H2O技術。

  從2013年起,依託環保超市平臺開展了燃煤污染控制、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等專題技術推廣活動50余場,舉辦了兩屆大型“科學治污暨環保先進實用技術展示交流會”,成功對接簽約項目50余項,服務企業5000余家。

  加快煤改燃工程建設,熱電聯産替代燃煤鍋爐

  2017年是實施“大氣十條”的收賬之年,按照京津冀協作小組會議部署和國家目標要求,天津市對原有年度任務進行了強化,形成了695項年度任務,其中就需要重點抓好加快燃煤鍋爐改燃並網的方面。

  為響應“美麗天津、美麗濱海、美麗泰達一號工程”要求及新標準出臺,泰達熱電公司在2016年實施泰達第二熱源廠煤改燃項目建設。為了不影響採暖季住戶的正常使用,二廠在135天緊張的工程建設後,完成新建的六台燃氣鍋爐安裝調試工作。新型燃氣鍋爐的投入運作,為周邊150余個工廠和近萬戶家庭提供蒸汽供應和冬季供暖保障。同時,新型燃氣鍋爐的節能環保功能,每年可實現削減燃煤11萬噸,實現空氣污染零排放。根據泰達熱電公司黨委書記陳德強介紹,二廠煤改燃工程是濱海新區首個大型煤改燃工程,投資1.6個億左右。今年還要求其他幾個廠在原有標準上再次投入1.7個億左右,使供熱鍋爐房達到超凈排放,自備機組的發電鍋爐房達到超低排放。陳德強書記認為,作為國有企業,確保開發區的藍天,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是應該盡的義務。

  而在新區,2016年共有6座大、中、小型供熱站由燃煤供熱改為燃氣供熱,5座大型供熱站分別併入大港發電廠、漢沽北疆電廠和塘沽北塘電廠。濱海新區供熱集團副總工程師賈瑞良認為,利用電廠餘熱為供熱站提供熱源,這種熱電聯産的方式有效避免了之前燃煤過程中對附近居民噪音、揚塵的影響。接下來,在2017年還將實施塘沽新村、新洋、新河供熱站熱電聯産項目並網于南疆電廠及漢沽平陽裏供熱站並網工程。經過兩年改燃並網工程後,濱海供熱集團共減少煤炭消耗量40余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0.6余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600余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200余噸。

  廢水、廢渣、廢熱零排放,煙囪裏冒“棉花糖”

  走進天津國投津能發電有限公司(又稱“國投北疆電廠”),能看到涼水塔和240米高的煙囪裏不斷冒出類似于“棉花糖”的潔白氣體,據介紹,由於目前採用的是濕法脫硫裝置,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硫,最後排放出乾淨清潔的水蒸氣。

  北疆電廠實行“發電─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土地節約整理─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的“五位一體”迴圈經濟項目模式,其中,“低溫多效”的海水淡化技術是一大特色,既能通過海水淡化裝置讓海水與發電機組排放的低品位抽氣和餘熱進行換能,獲取淡水,又能將剩下來的濃海水用於原鹽提取和鹽化工流程,從而達到海水的零排放,也就節約了曬鹽所用的土地面積。

  2015年,國投電力以北疆電廠為試點,對一、二號燃煤機組進行了超凈排放改造,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兩台機組的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技術方案採用脫硝增容改造+低低溫除塵器改造+脫硫增容改造+增設濕式電除塵模式,實現了燃煤機組燃氣化的排放標準。

  目前電廠一期工程項目已經完成,投産2100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和日産20萬噸淡水的海水淡化裝置運作良好,二期工程將於今年投産,建設21000MW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和日産30萬噸海水淡化裝置。目前,兩台機組處於調試階段,預計于2017年四月和五月實現並網發電。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