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治霾京津冀在行動】小村故事多,河北四留固治霾記

2017年01月24日 17:07:48  來源:光明網
字號:    

  【治霾京津冀在行動】

  你見過“十星級文明戶”的家庭表彰嗎?你見過“最美家庭”的家裏是啥樣嗎?你認為“清潔能源示範村”標準是什麼?河北邯鄲有個遠近聞名的四留固村,這個村子不大,故事特別多。23日上午,記者跟隨車隊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錯落有致的一排排房屋乍看和普通村落沒什麼差別。不過,通過走訪我們發現,這裡不僅有著“中國紅色電影第一村”的美譽,也是“全國十佳美麗鄉村典型案例”的河北省省級旅遊示範村。而“清潔能源示範村”更是該村村民最受益的榮譽。這是因為,沒用上天然氣前,該村整體村容村貌還是“灰頭土臉”的老樣子。

  位於邯鄲市城區北5公里處的四留固村,是該市首批採用天然氣做飯、取暖的天然氣村。現在,村裏不僅有公辦幼兒園、民俗文化館、衛生所,也有電影廣場、主題餐廳、農家面坊,村民的錢包實實在在地鼓了起來。

【治霾�京津冀在行動】小村故事多,河北四留固治霾記

  手工藝作坊火起來,四留固村粉皮坊里正在忙碌的“工匠”師傅。(光明圖片 吳勁珉/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四留固村為治理環境污染,探索出一條“清潔能源利用”的解題思路,其治霾歷程成為邯鄲市改善空氣環境品質的一個典型縮影。村黨支部書記杜壽金介紹説,2011年以來,村委班子把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作為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通過煤改氣,使得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當時,我們和永陽鋼鐵廠聯繫,618戶村民每家拿出2500元的管道初裝費,施工鋪設天然氣管道網,將天然氣管道接通到各家各戶。”杜壽金説,村民在冬季可以全部使用燃氣採暖、改變了以前的燃煤,基本實現了零排放。

  老百姓用上了熱值高、污染排放量低、清潔環保的新能源。與傳統的燃煤生活方式相比,天然氣更環保方便,也更省錢。

  村民李運堂一家是“健康家庭戶”,也是“十星級文明戶”。這樣的精神文明建設榮譽離不開村民在平日裏的生活方式轉變,“以前燒煤,廚房是家裏最臟的地兒,墻壁也被熏成黑黃色,手摸一下都是黑色的。”李運堂説,現在改用天然氣,取暖能夠調節室內溫度,也能在室內養花,心情自然每天都是“綠色”的。

【治霾�京津冀在行動】小村故事多,河北四留固治霾記

  四留固村裏挂曬的麵條。(光明圖片 吳勁珉/攝)

  事實上,大力發展和使用清潔能源已成為改善空氣環境品質的高效路徑。既省錢又環保方便的天然氣,成了四留固村村民們最受益的家常。杜壽金舉例説:“一家三口人按每天燒6塊煤球計算,一個月至少需要燃煤費用100元,而天然氣30元就能夠滿足。天然氣與人工煤氣熱值同比價格相當,但天然氣清潔乾淨,供應更穩定,能夠有效避免大氣污染,延長灶具的使用壽命,也有利於村民減少維修費用支出。”

  天然氣的使用讓農村地區和城市生活方式趨同,省去了煤炭的購買、卸裝存放、煤渣處理等麻煩,村民生活品質得以提高。由邯鄲市叢臺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十星級文明戶”家庭榮譽,就包括了節約、環保、和睦等“星級指標”,説到這榮譽,李運堂笑了。

  在四留固村的深入走訪中,我們還見到別具特色的文化墻、天井小院、青磚木窗,手工藝坊、豆腐坊,石碾、石磙、石臼、犁、耙、耬等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的農具等等,在冬日裏呈現出地道的美麗鄉村氣質典範。

  農村地區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之一。近年來,素有“鋼城”、“煤都”之稱的邯鄲市,通過持續整治和攻堅突破,空氣品質逐年改善。2016年,該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89天,比2015年增加39天,空氣品質綜合指數8.56,比2015年下降1.83%。

  邯鄲市副市長孟廣軍表示,2017年,邯鄲仍將深入開展“小散亂污”集中整治、散煤治理,高排放機動車污染防治、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等攻堅工作,實現空氣品質持續好轉。

    光明網河北邯鄲1月23日電 記者 吳勁珉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