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科技套餐”進駐農家大棚,省時省力省心

2017年01月15日 15:58:19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字號:    

  日光溫室黃板誘殺害蟲技術

  赤峰市寧城縣那一棟棟溫暖如春的大棚,扣著的不僅僅是勃勃生機和纍纍碩果,還有科幻般的鏡頭和神話般的故事,不信請看……

  “大棚高鐵”:自動運送蔬菜

  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溫室大棚長度不斷延伸、面積不斷擴大成為普遍現象。過去,菜農們從大棚深處將新鮮果蔬弄到棚外,除了人扛就是車推,既費力氣進度又慢。2015年秋季,寧城縣一肯中鄉萬畝尖椒園區傳出一樁新鮮事兒:萬家營子村棚主遲寶臣在200米長的大棚安裝了“大棚高鐵”,即把用方鋼焊制的長形鐵車放在用角鋼鋪就的2條軌道上,再配上動力裝置,即可在大棚內運作自如,一次可將千余斤尖椒運出棚外。

  有人會提出疑問:2根角鋼怎能擔得起負重的“高鐵”?原來,鋪在地上的鐵軌,每隔1米就放置1根不起眼的圓鋼枕木。一個做百個瞧,2016年,全鄉新增的1300多個蔬菜大棚,有80%開通了菜農們發明製作的“大棚高鐵”,生産效率大大提高,勞動強度明顯減輕。

  二氧化碳監測和釋放裝置:智慧監測植物長勢

  自打有了溫室大棚,菜農們就一直受棚內缺少二氧化碳之困擾。這是因為,室外光照充足時二氧化碳缺乏,會因光合作用不佳影響蔬菜産量和品質。2012年,一肯中鄉石柱子洼村棚主孫昌在棚內安裝設置了二氧化碳監測和釋放裝置,只要棚內二氧化碳含量缺乏,該裝置的智慧精準氣肥機就能立即測出,並將資訊傳導到放置在棚口的二氧化碳釋放罐,釋放罐便自動排放作物急需的二氧化碳氣體。

  隨時監測排放二氧化碳氣體能使作物豐産。僅以前年冬天為例,孫昌的大棚生産的茄子獲純收益8000余元,而沒有該裝置的棚戶收益不到5000元。2016年入冬,一些棚戶眼瞅著孫昌靠“孫猴兒吹口氣兒”就來大進項,也學著他的樣子在棚內放置了二氧化碳監測排放裝置,別説,蔬菜長勢和座果率明顯好于過去,豐産增收是把攥著的事兒。

  物聯大數據遠端監控系統:生産過程一目了然

  消費者最關心的莫過於蔬菜安全。去年7月,八里罕鎮立志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南立志,在設施農業園區的247個大棚中,選取2個棚安裝了物聯大數據遠端監控系統,用於生産管理、産品溯源、行銷指導,將棚菜生産過程全部暴露在消費者眼皮子底下。由於該系統嚴格按照有機蔬菜要求操作,農藥用量比其他棚減少40%,因此棚菜産品備受廣大消費者認可和青睞,遠銷北京、天津等地。

  敢曝光棚菜生産過程,足見該合作社生産放心菜之誠意。南立志經常挂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就是,只有讓消費者鑽進大棚這個“鐵扇公主”的肚子裏看個究竟,消費者才會放心購買。

  瞧,農家大棚裏扣著這麼多精彩的高科技,怎能不青翠欲滴生金結銀?目前,寧城縣正在全力實施赤峰市提出的“3661”工程,那一棟棟大棚,正在綻放著一朵朵科技創新的奇葩……(邵涌河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編輯白蓮)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