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敢想敢做 下黨村獨特的脫貧路

2017年01月15日 12:57:25  來源:海博TV
字號:    

  海博TV(記者 江婧婧 壽寧報道)1月14日,陰雨多日的壽寧在中午時分悄悄放晴,走進下黨鄉,青山綠水廊橋,到路邊還能看到寫著“公共wifi覆蓋”的木牌。而在兩年前,想在閒暇時看看電視上上網、茶余飯後跳跳廣場舞,這些尋常百姓看來再普通不過的休閒活動,在下黨鄉卻仍然是難以實現的事。

  下黨鄉位於壽寧縣西部,下轄10個行政村,共2095戶8015人,現為寧德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曾經的下黨鄉是個“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鎮,習近平總書記曾九赴壽寧三進下黨現場辦公、推動發展,20年多來始終關心牽掛下黨,為壽寧縣、下黨鄉擺脫貧困、加快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作為省委組織部派駐壽寧縣下黨村第一書記的曾守福,自2014年7月駐村以來,就秉持“創新發展、共建共用”的理念,立足實踐,因地制宜,形成並實踐了“一心二業三推動”的駐村工作思想。曾守福認為,發展鄉村旅遊需要有産業支撐,為此他大力發展茶産業,搭建産銷分離模式,組建合作社,開創“消費扶貧”新理念,打造扶貧定製品牌“下鄉的味道”,策劃實施中國第一個可視化扶貧定制茶園,推行“網際網路+TV”黨媒精準扶貧新模式,通過宣傳片和平面廣告,進一步擴大品牌效應。經過2年多的努力,下黨村的村財從2014年的零收入增長到了2016年的22.3萬。

  “我們要先讓黨員幹部富裕起來,給百姓做榜樣,再帶動他們慢慢走。”曾守福介紹,他一方面在轉變茶農比較保守的耕作思想,一方面跟客戶溝通,“他們既然都是要買茶,那可以來我們這裡買,一起支援扶貧工作。”

  下黨村書記王明祖説:“我們原先村子裏文化水準有限,思想保守,沒有技術支援,也沒有一個人出來帶動大家,導致大家收入都不高。但是現在,參加合作社的茶農有58戶,收入提高很多,最高一戶的茶葉年收入有4萬多。”

  村裏52歲的村民王根資家裏有3畝茶園,2016年加入了合作社,“現在都是用統一提供有機肥,不用自己買肥料。現在種下去,明年就能收了。”這樣既保證了茶葉品質,對茶農來説他們也省去一筆開銷。他們家原先賣1、2塊的茶葉現在能保證7塊錢被收走,大大提升了收入。2015年加入合作社的王明江現在是專門負責茶葉裝包,他説:“原來在外打過各種工,蓋房子、挑水泥,還擔心父母身體,經常需要回來。現在在家門口走100步就可以工作,路費、生活費花銷都大大減少。”

  近年來,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三級黨委、政府持續加大了對下黨鄉的幫扶力度,政策、項目、資金、人才全方位匯集。這個曾給習近平總書記留下“異常艱苦,異常難忘”深刻記憶的貧困山鄉,依靠黨建扶貧、品牌扶貧、旅遊扶貧、金融扶貧,走出了一條“輸血”更“造血”的扶貧路子。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