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上下聯動 下黨村翻開歷史新篇章

2017年01月15日 10:14:46  來源:南方網
字號:    

曾守福向記者介紹定製品牌“下鄉的味道”産品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胡翌婧)

  昔日窮鄉擺脫貧困用了“四種模式”

  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曾是寧德地區特困鄉之一,現為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産業扶貧、黨媒扶貧、黨建扶貧、旅遊扶貧“四種模式”相結合,令曾今“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鎮發生了巨大變化。

  據下黨鄉黨委書記葉忠強介紹,目前,下黨鄉建檔立卡扶貧開發對象有132戶499人,2016年農民每人平均收入比1988年建鄉時翻了57倍。

下黨村的品牌店

  駐村幹部因地制宜開出扶貧新路子

  下黨村距縣城43公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兩年前,從省委組織部派來一位年輕的書記—曾守福。駐村期間,曾守福形成並實踐了符合下黨村實際的工作思路。

  要脫貧還得找對路子。曾守福學習領會黨中央精神並貫徹落實到幫扶下黨村脫貧攻堅的具體實踐中,開出了一條全新的扶貧路子:不依靠政府直接撥款養成村民“等靠要”的壞習慣,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開創“企業進村、老闆入戶、結對幫扶、貧富互助”的扶貧理念。曾守福為下黨村打造扶貧定製品牌“下鄉的味道”並組建起蓉黨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茶園與茶杯對接、農民與市民對接,讓下黨村民直接受益。

  曾守福告訴記者,剛進村的時候,村民對他的工作思路和一些新鮮理念不理解,難免心存戒律,“定制茶園”項目開展的並不順利。他便想出了一個法子,讓帶頭幹部先富起來,共同幫扶其他村民。他説,我只要一心為村民考慮,為他們謀福利,他們自然而然也願意加入茶園項目,願意信任我們。

村民王明江向記者講述生活現狀

  鄉親村民共同努力建設幸福下黨村

  村民王明江就是下黨村定制茶園“下鄉的味道”的受益者。據了解,王明江家中有兩個兒子,前些年大兒患上肌肉萎縮症,家裏為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負債幾十萬,全家因此因病返貧。兩年前,王明江和他的大兒子加入了下黨蓉黨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在合作社打工和“定制茶園”平臺獲取收益,加上小兒子外出務工,全家年收益可達6萬左右,實現了全家脫貧的目標。在村裏品牌店中,記者遇到了王明江,當問及現在的生活狀況,他説:“以前我只能靠在外務工賺錢,沒有特定的工作,工資也不高,實際工資每月就1000多元,現在加入合作社,實際工資提高了不少,而且每天走不到100步就能到上班地點,真方便!”

  下黨村的蛻變燃起了下黨人的希望,鄉親們成了産業的主人和真正的受益人。下黨村共有309戶,總人口1341人,總共600多畝茶園,穩定的收益讓下黨村的綜合效益立竿見影,鄉親們用自己的雙手打造生態好茶園,共同建設幸福下黨村。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