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嵊州、永康:農村文化禮堂花樣多

2017年01月13日 15:12:49  來源: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
字號: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1月13日訊(記者 王逸群)新春將至,在浙江各地的農村裏,大大小小的文化禮堂比平時更熱鬧了。在紹興嵊州,村民們神采奕奕,唱歌跳舞打快板,為“農民春晚”緊張排練。另一邊,在金華永康,幾十名村民歡聲笑語,圍攏在一起開心“講大話”。

  嵊州南街村:村民齊心備“春晚”

  南街村舉辦“自己人的春晚”已經十個年頭。這一天,身著藍色制服的中音薩克斯手王維嘉特意請假來到了文化禮堂,和隊友們一起為“農民春晚”排練。平時在當地鎮政府環保部門工作的他,在六年的時間裏,從零基礎的學員逐漸成為了一名經驗豐富的薩克斯手。

  王維嘉告訴記者,吹銅管樂器是他的愛好。“全身心投入,看到自己的進步,就會有信心,興致就培養起來了。”而農村文化禮堂的建立,正好為王維嘉這樣的音樂愛好者提供了土壤。

  目前,南街村銅管樂隊共有22名成員,成員年齡普遍在五、六十歲左右。每週二晚上,他們都會聚集在文化禮堂裏排練。有了開放、舒適的文化禮堂後,南街村村民此前組建的銅管樂隊、排舞隊、腰鼓隊、扇舞隊等文藝小團隊更加活躍了。一有空,大家就聚在一起排演節目。逢年過節,他們還會帶著自己的作品,去其他鄉鎮、村子裏“文化走親”。

  在南街村,文化禮堂已經成為村民們豐富閒余生活、參與組織活動的場所、載體,為新農村建設創造開放活力的精神文化空間。

  永康大陳村:“永康大話”樂趣多

  一月的永康,白天氣溫只有五六度。這幾日,天上又下起了小雨,寒氣逼人。然而,這並不能阻擋村民們來到文化禮堂“講大話”的腳步。四位村民輪番登場,他們用永康土話講述最鄉土的民間故事、山歌、笑話……臺上的人講得起勁、臺下的人看得高興。

  77歲的村民俞林芬是第一個登臺“講大話”的人。他的表演內容《切莫欺負種田郎》 闡述了不要隨便看不起他人的道理。俞林芬告訴記者,這個故事是他在小學五年級時聽班主任老師講的。俞林芬認為,講大話可以豐富大家的生活,在愉悅自己和他人的同時,傳遞一些人生哲理。

  “永康大話”,俗稱“大話麥”,是永康一種原創性的民間文化。在很多的永康當地人看來,永康儂講大話這個“壓軸大戲”是農村文化禮堂的“鎮堂之寶”。如今,“永康大話”正在逐漸退化、失傳 。現在的年輕一代,很少有人會講“永康大話”。而這種傳統文化需要得到宣傳和推廣,也需要得到人們的重視。為保護和傳承“永康大話”,豐富農村文化禮堂為民服務內容,永康市開展了“永康儂講大話”比賽和“傳統鄉土文化——‘永康大話’進禮堂”等一系列活動。

  大陳村文化禮堂是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 。文化禮堂在2012年創建,2013年組織了“祭祖”活動,2014年舉行了“成人禮”儀式,2015年開設了“孝道講堂”、“國學講壇”……一直以來,這個依山傍水的文化禮堂不斷結合本村優勢,挖掘傳統文化,開展特色活動。

  2016年是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被納入浙江省政府“十件實事”的第四年,超過6500個文化禮堂在全省農村裏遍地開花。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文化禮堂不僅成為村民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也成為傳承文脈記憶的“鄉愁基地”和凝心聚力的 “紅色殿堂”。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