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個稅改革將成稅改最大看點 月入萬元以下稅率或調低

2016年12月23日 15:15: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延伸閱讀]   人民日報:稅減了,企業為何還覺得負擔重?

  原標題:稅減了,企業為何還覺得負擔重(政策解讀問答)

  本報記者  李麗輝

  這幾天,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關於中國製造業綜合稅負高的觀點,以及福耀集團在美國投資建廠的消息,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甚至有教授驚呼中國稅率過高,是“死亡稅率”。

  22日,人民日報刊發時評《中國經濟容得下企業家講問題》,認為企業家敢於提出問題,正説明對中國經濟仍然葆有信心,願與中國一起成長。實際上,中國經濟不但容得下企業家講問題,還應當正視問題並解決好問題。

  很多人關心:中國近年來不是一直在減稅嗎,為什麼企業感覺負擔還是重?問題究竟出在哪兒?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一問:製造業稅負增加了嗎?

  “我國1994年稅制改革以後,製造業的增值稅稅率就是17%,20多年來一直沒有變。”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説,這些年來,國家出臺的減稅政策很多,煙酒、燃油等消費稅雖然有所上調,但總體上對製造業的影響有限。

  用曹德旺的話説,他在國內辦廠30年,有20多年是福建的納稅模範。

  也就是説,福耀集團作為“納稅模範”企業,20多年來都是按照17%的增值稅稅率繳稅的,企業不但沒有“死亡”,反而一路做大做強,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實際上,不單是福耀集團一家企業,中國很多的優秀製造企業, 20多年來也都是按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並不斷發展壯大。

  在這期間,我國有兩項大的稅制改革,跟企業稅負息息相關。一是2008年內外資企業實行統一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內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由原來的33%降為25%。二是實施增值稅改革:2009年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製造企業購買設備可以抵扣;2012年營改增試點啟動,到今年全面推開,製造業購買服務、購置或租賃經營場所,也是可以抵稅的。這兩項改革,企業稅負都是普遍下降的。

  “單就製造業稅負來説,中國跟美國相比,中國企業承擔的稅負的確要高。”劉尚希分析,主要是因為中美稅制不同,美國針對企業的稅收較少,主要以家庭、個人繳稅為主;而我國增值稅是第一大稅種,主要對企業徵收。這種稅制的差異是歷史形成的,與不同國家發展階段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相關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