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魄力定力魅力—2016中國元首外交的世界印象

2016年12月22日 14:26:43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字號:    

  (原標題:魄力定力魅力—2016中國元首外交的世界印象)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新媒體專電(新華社記者郝薇薇 鄭漢根 韓梁)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史上,2016年無疑是印記鮮明的一年。

  這一年,重返聯合國45週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APEC)25週年,加入世貿組織15週年……一個個時間節點的交織,勾勒出中國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足跡。平均每天600多億元人民幣的進出口、30多億元的對外直接投資、150萬人次的人員往來,中國與世界,從未如此緊密相連。

  這一年,英國公投脫歐,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民粹主義日盛……一隻只“黑天鵝”改變了人們對西方世界的固有印象。懷疑與沮喪,失望與徬徨——“怎麼看”“怎麼辦”,未來何去何從,世界從未如此渴望傾聽中國的聲音。

  走出去,與世界交心——2016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次出訪,出席4大峰會,足跡遍佈亞、非、歐、北美、拉美5大洲14國;請進來,聚各方共識——習近平主席首次主持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接待數十位外國領導人和國際機構負責人……

  有魄力、有定力、有魅力,2016年中國元首外交令世界印象深刻。

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羅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係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羅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係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以魄力承載擔當

  2016年啟幕之時,沙特和伊朗的斷交事件,令辭舊迎新的世界錯愕。亂局變衍,錯綜複雜,習近平主席此時決定應約前往中東,對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國進行訪問,令外界“大為驚訝”。

  中國外交的“開年大戲”,給世界留下了充滿魄力的深刻印象。為和平而來、為發展而至、為和解而呼,在大國博弈硝煙味濃的中東,利用“與各方關係都較好”的優勢,中國扮演著獨特的大國角色。“一帶一路”建設聯動推進,全覆蓋外交佈局添上中東這一環。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如是評價:在“特別不是時候”的時候展開的中東之行,拉起了“中國新的中東戰略大幕”,是“最富有成果的一次訪問”。

  首訪中東和中東歐,第三次訪問拉美,第四次訪問中亞……立足周邊,面向全球。一邊運籌帷幄,一邊深耕細作。2016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大格局不斷拓展夯實。

  魄力,開拓新局;魄力,亦承載擔當。

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這是習近平在儀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這是習近平在儀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11月4日,紐約聯合國總部,一封北京來信引人注目。這一天,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正式生效,習近平主席致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祝賀。

  承諾走向行動,中國作出了非凡貢獻。發表中美元首第三份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向聯合國秘書長交存中國《巴黎協定》批准文書,推動二十國集團發表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在國際氣候議程缺少願承擔政治風險的擁護者之際,中國正展現出“領導力”。

  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第二次圍繞全球治理問題進行集體學習。“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但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要把能做的事情、已經形成廣泛共識的事情先做起來。”……為什麼要參與全球治理、怎樣參與全球治理,習近平描繪出清晰的邏輯曲線。

  這次集體學習之前,習近平主席剛剛成功主持G20杭州峰會,在世界經濟關鍵當口,果斷開出創新、結構性改革等“中國藥方”。兩個多月後,APEC利馬會議在大洋彼岸舉行。面對全球化逆流,習近平主席旗幟鮮明地倡導自由貿易,擲地有聲地表達推進全球化進程的決心。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全球治理的中國擔當,成為2016年中國外交最鮮明的標簽。

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會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會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以定力守護髮展

  11月19日,利馬海豚酒店。在出席APEC會議間隙,習近平主席會見了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此時離兩人在北京第一次見面,剛剛過去一個月。增進互信、推動合作,利馬會見,讓中菲關係全面改善的勢頭更加牢固。

  2016年是南海局勢不太平的一年。菲律賓前政府單方面挑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將中菲關係拖入近年來最低谷。一些勢力更是借機炒作,唯恐天下不亂。

  亂雲飛渡仍從容。習近平主席在各種雙多邊場合表明中方嚴正立場,親自做各方工作,贏得國際理解和支援。訪問塞爾維亞,中塞元首發表聯合聲明,強調“由直接當事方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出席上合組織峰會,各成員國在塔什幹宣言中明確表態:“所有有關爭議應由當事方通過友好談判和協商和平解決,反對國際化和外部勢力干涉”;在北京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京,雙方重申“反對國際化和外部勢力干涉”的“兩個反對”立場。

  眾多國家和國際、地區組織對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表示理解和支援。在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問題重回對話協商解決的正確軌道,利用南海問題攪亂地區的圖謀徹底破産。

  守住底線、守住原則、守住根本。始終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始終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中國這份定力源於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這一戰略判斷的自信,源於對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這一承諾的堅守,更源於對外交一定要服務於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最大內政的清醒認知。

  回望2016,“亂”與“變”此起彼伏,國際格局加速演變。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是,這樣的變化調整,帶來的是更加良性的互動還是日趨緊張的競爭?

  主動運籌、持續發力,這一年,中國保持與主要國家關係的穩定。中美元首“西湖長談”,達到了增信釋疑的積極效果;中俄元首5次會晤,中俄戰略協作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壓艙石;中歐成功舉辦領導人年度會晤,達成諸多新的重要共識。面對各種質疑金磚合作的雜音,習近平主席全面總結金磚國家合作10年成果,唱響金磚國家合作光明前景。

  2016年,中國外交經受住了大國成長的一系列艱難考驗。

1月20日,習近平在開羅會見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等10名獲得“中國阿拉伯友好傑出貢獻獎”的友好人士並同他們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1月20日,習近平在開羅會見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等10名獲得“中國阿拉伯友好傑出貢獻獎”的友好人士並同他們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以魅力感召世界

  即將過去的一年,同樣是中國外交的魅力之年。

  ——中國魅力,是人格的魅力。

  親切、友善、睿智、務實,這是親歷中國外交的外國友人,對習近平主席不約而同的評價。

  1月,埃及開羅,習近平主席親切會見艾因夏姆斯大學教授穆赫辛法爾賈尼等10位“中國阿拉伯友好傑出貢獻獎”獲獎者。“我跟習主席講了一句埃及諺語, 喝了尼羅河的水,一定會再來 ,習主席告訴我,他的確不是第一次來埃及,這讓我感覺非常親切。”

  3月,捷克布拉格,斯特拉霍夫圖書館館長什德洛夫斯基為習近平主席介紹館藏書籍。“我在這裡接待過許多位國家元首和大人物,但習主席給我留下了獨特而深刻的印象。他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認真地問了很多問題。從他那裏,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平等、尊重、認真、務實的態度。”

  6月,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著名演員巴塔的遺孀朱莉雅娜應邀出席尼科利奇總統為習近平主席舉行的歡迎宴會。“習主席告訴我,巴塔主演的《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等影片伴隨著他的青年時代。這次會面是生活為我呈現的奇跡之一,記錄這一美好時刻的照片將被我們家族世代保存。”

“青島號”中亞班列準備從中鐵聯集青島中心站出發(2015年7月1日攝)。這是青島首次開通至中亞的貨運班列。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出訪期間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在輿論界和各國民眾中引起強烈反響,而且在相關各實際操作部門得到了積極響應。兩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在實施中不斷克服困難並取得豐碩成果。重點基礎設施工程穩步推進,沿線國家貿易交往愈加順暢,以新能源、資訊技術、金融為重點的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文化、旅遊、醫療等多邊合作影響突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潛力和美好前景備受各方期待。新華社發(王昭脈攝)

  2015年7月1日,“青島號”中亞班列準備從中鐵聯集青島中心站出發。這是青島首次開通至中亞的貨運班列。(新華社發/王昭脈攝)

  ——中國魅力,是智慧的魅力。

  11月中旬,第71屆聯大通過一份特別文件,呼籲世界其他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個國家的倡議得到聯合國的呼籲和推廣,實為難得。

  2016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從夢想走進現實。亞投行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啟動,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積極支援和參與“一帶一路”的態度。

  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把握潮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全球治理觀、國際秩序觀、正確義利觀等一系列理念,贏得世界上越來越廣泛的共鳴。美國學者哈伊裏圖爾克説,世界正見證西方自由主義經濟秩序的失敗,現在很多國家看向東方,“中國有一套方案”,它正明智地利用自身資源,“拿出共贏政策促進各方的發展與進步”。

  ——中國魅力,更是民族品格的魅力。

  “聲同則處異而相應,德合則未見而相親。”正如一個人的魅力來源於他的人格,一個國家的魅力,歸根結底,來源於它在對外交往中展現的民族品格。

  雪中送炭,急人所急。從保住了5000名塞爾維亞工人飯碗的斯梅代雷沃鋼廠項目,到幫助烏茲別克居民實現互聯互通夢想的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從有望結束孟加拉國南部與首都達卡擺渡往來歷史的帕德瑪大橋,到助力厄瓜多震後救災的公共安全應急指揮系統……習近平主席出訪中的一個個合作亮點,生動詮釋了中國人以義為先、以心相交的民族品格。厄瓜多總統科雷亞動情地説:“中國真心誠意,厄中合作互利共贏。”

9月4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辭。這是二十國集團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9月4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辭。這是二十國集團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邀請歷史上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出席G20峰會並首次把發展議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始終不忘自己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始終與發展中國家平等相待,既把自己發展好,也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好。柬埔寨首相洪森感嘆:“正是由於中方的大力支援,柬埔寨從最不發達的國家變成了中低收入國家。”

  天下大同,美美與共。在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看來,中國崛起,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它將中國傳統天下觀和技術現代化結合起來,必定在世界秩序的塑造上發揮更大影響力。

9月4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G20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在杭州西湖景區觀看《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9月4日,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G20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在杭州西湖景區觀看《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新華社記者馬佔成攝)

  日月經天,斗轉星移。在元首外交引領之下,中國越發堅定自信地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的所思所想,中國的一言一行,中國前行的道路以及發展的願景,必將更深刻地影響世界的未來。(參與記者:王慧娟、王義、王雪、湯潔峰、陳序、桂濤)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