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全國文明家庭】劉春香家庭:情係留守兒童 用舞蹈傳遞自信快樂

2016年12月22日 14:18:40  來源:網信四川
字號:    

  “我就是想通過藝術、通過舞蹈來感染這些孩子,讓他們變得自信與快樂。”人人都有夢想,或大或小,而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團長劉春香的夢想和心願就是想以舞蹈改變著身邊的孩子。幾十年來,這個家庭的身體力行感動著周圍的人。今年12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劉春香家庭獲得“全國文明家庭”榮譽。

  為女兒 夫妻雙雙從吉林入川

  今年52歲的劉春香和丈夫代國傑都是吉林人,但在四川已經定居17年了。夫妻倆為了女兒放棄了生活多年的老家,從千里之外的吉林來到四川。

  “1997年女兒考上了四川舞蹈學校,她的爸爸便辭職跟著一起來了。”沒多久,離開吉林歌舞團的劉春香也來到了四川,“就是想照顧好孩子,給她一個完整的家。”

  在德陽,東北人頗多。這對於劉春香夫婦倆來説,這裡有更多的家鄉人,猶如自己的親人一樣,於是他們便在德陽安家。為了養家,劉春香白天在藝術學校等地方上課,晚上自己還開了一個班教人跳舞。

  在一次到中江選拔節目的時候,劉春香了解到中江缺少舞蹈老師。可是當時德陽中江兩地的交通很不方便,去中江還需要從羅江繞行,很多人不願意來。劉春香便主動申請到中江,上午教孩子們跳舞,下午培養舞蹈老師,晚上還要義務上課。早出晚歸成了她很平常的事。

  “有一次天降大霧,大家以為我不來了。當看到我出現時,他們立即熱情的迎了上來。”劉春香説,家長為了留住自己還特地租房,買了碗筷等生活用品。同時考慮到當時學跳舞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便在中江成立了春香藝術中心,於是她和丈夫便在中江長期“落戶”了。

  2007年,中江縣婦聯開展了一次“愛心媽媽”活動,專門幫助留守兒童。通過這次活動,劉春香了解到留守兒童跳舞的渴望以及舞蹈對孩子們的改變,從此她便開始了送舞蹈下鄉之路。瓦店、富興、永太、通濟,甚至是更遠的倉山鎮,劉春香都去過。

  情係留守兒童 用舞蹈傳遞自信快樂

  雖然是免費教留守兒童跳舞,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劉春香就遇見過一些老人強拉孩子離開的情景。這讓劉春香感到孩子們學習舞蹈的不易。後來,根據這樣的事例,劉春香原創出舞蹈《圓夢》,以舞蹈的形式講述留守兒童想和城市孩子一樣跳舞,但是卻又跳不成,最後以孩子們的吶喊結束。

  “排了一個月,我就哭了一個月。”劉春香説。不僅是劉春香自己,還有這個藝術團的其他老師和觀眾也是如此。後來,這個舞蹈還登上了央視的越戰越勇、中央電視臺網路春晚、湖南衛視等,反響強烈。

  在與留守兒童接觸過程中,劉春香感受到的是孩子們得不到父母的愛,顯得不陽光,缺乏自信和快樂。

  “很多留守兒童其實並不想別人知道他是留守兒童,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低人一等。”劉春香説,有一名叫小琪(化名)的孩子參加一場演出,當有人問及她的父母來觀看她的演出沒有時,聽到有人説她的父母外出打工了。小琪立即反駁,“我的爸爸已經回來了,我不是留守兒童。”

  劉春香聽到孩子這樣説,明顯是在説謊,心裏很生氣。但後來仔細一想,這不能怪孩子,少了父母關愛的孩子顯得不那麼自信。她決定成立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用舞蹈改變孩子。組織藝術團的孩子們外出參加各類演出,或是登上自己搭建的舞臺,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

  2013年8月,在中江縣各級各部門的關心和幫助下,“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正式註冊成立,屬於個體非營利,公益性質,劉春香任團長。

  在教孩子們跳舞的同時,劉春香還要和孩子們談心。在舞蹈的熏陶和老師的關心下,孩子們得到了很大的改變。曾經的小琪也變得開朗起來,自己為學校編排的舞蹈還在中江縣校園藝術節上拿到了第一名。

  “用舞蹈讓孩子們變的自信和快樂,這就是我最大的自豪也是我的初衷。”劉春香説。

  據了解,三年多來,1000多名留守兒童走進劉春香的留守兒童藝術團,在這裡重新找到了快樂和自信。

  為籌費用辦起家庭農場

  劉春香擁有春香藝術中心和留守兒童藝術團,而舞蹈老師都是同一批人。春香藝術中心主要針對有意願把孩子送來跳舞的家長,會收取一定的費用;而留守兒童藝術團完全是免費。

  從音樂、作曲到編排等都屬原創作品,需要付費;孩子們出去表演的服裝費、路費、食宿等需要費用,藝術中心的電費、水費等費用,還有10余名老師的工資……樣樣都需要錢。儘管有藝術中心收的學費和當地政府的一些支助,但加起來杯水車薪,要運轉這兩個機構實在不易。

  “有時候給老師的工資都發不起,只有拖欠一下,但老師們從來沒有怨言。”説起這事,劉春香就充滿歉意。

  為了解決這些費用,劉春香不得不想其他辦法增加收入。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劉春香聽到來自中江縣富興鎮一個瓜蔞專業合作社的介紹,尤其是聽説其中一個種植大戶種植瓜蔞,一年能收入30多萬元時,劉春香心動了。

【全國文明家庭】劉春香家庭:情係留守兒童 用舞蹈傳遞自信快樂

  隨後,劉春香夫婦倆前往中江富興鎮考察發現有一處山坡地荒廢,夫妻倆決定租下這片地,但又苦於沒有資金。得知劉春香所做的公益事業和目前的困境後,劉春香的姐姐和弟弟決定給予大力支援。

  2015年,劉春香租下了300多畝地種植瓜蔞和藥材。她的姐姐還到農場幫助打理。

  劉春香辦起了農場,又解決了當地部分婦女的勞動力。

  “一般都是10多人,最多的時候達到60多人。”劉春香説,工人做一天,她就結一天的工資,壓力很大。但是卻讓這些婦女不外出打工,而她們的孩子們也就不是留守兒童了。

  看到孩子們改變心裏很高興

  “我能堅持下來,全靠家庭和團隊的支援。”劉春香説。

  在很多人看來,藝術培訓機構是很賺錢的,但是劉春香的藝術中心不僅不賺錢,還要自己貼錢。有時候連老師們的工資都發不起。

  “這麼多年來,來來去去的老師有60多個了,當中有不少老師對每天中午下鄉教孩子們跳舞的做法感到非常奇怪。”周麗華也是東北人,一直堅持和劉春香並肩戰鬥。最初,她也有些不理解,但後來被劉春香的精神感動。“她是一心為了孩子。”

  被感動的還有來自內蒙古的王志強老師,他在春香藝術中心已經6年。中江的道路崎嶇蜿蜒讓王志強很不適應,常常暈車,因此他不願意下鄉。但是現在,他卻成了下鄉的常客。

【全國文明家庭】劉春香家庭:情係留守兒童 用舞蹈傳遞自信快樂

  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劉春香都是週一和週四中午才去學校上一個小時的課。而送她們去的司機就是劉春香的丈夫代國傑。

  “她教跳舞,我就當門衛、掃地,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代國傑笑著説,她的年齡也漸漸大了,不想讓她那麼累。

  劉春香的女兒代清瑤如今是部隊文工團的一員。為了減輕母親負擔,支援母親所做的一切。每次休假回家,她都會跟隨著媽媽下鄉教孩子們跳舞。

  “以前孩子們都是躲著我們,而現在都是主動迎上來。”代國傑高興的説,我們也不要什麼回報,為了這些孩子我們盡力而為,看到他們改變,我們就很高興了。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