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跑得勤鑽得深 網媒”專家型”記者如何煉成?

2016年11月10日 11:29: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今年的11月6日,是首批新聞網站記者證發放整整滿一年的時間。一年間,“持證”上崗的網媒記者們,活躍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名正言順”地參與到“走轉改”、“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轉型升級”、“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等重大主題報道中,逐漸扛起網上輿論陣地的領軍大旗,多篇膾炙人口、鮮活生動的作品紅遍網上網下,多個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中國故事傳遍海內外。

  對於網站和網媒記者來説,記者證的發放,是對以往工作的肯定,也增加了自身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中國經濟網珍視這種責任,尤其在傳媒格局急劇變化的當下,更加注重對網站記者的培養,積極爭取一切機會為記者提供學習、成長的舞臺。

  採訪記者與小珊的合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淼

  到現場去!到一線去!

  現場和一線,是最能鍛鍊記者的地方。無論是重大主題報道,還是自己策劃、組織的活動,網站都盡最大可能調動更多記者參與,不斷積累記者的採訪經驗和閱歷。

  從年前的“脫貧攻堅看貴州”、春節期間的“新春走基層?網路媒體走轉改”,到“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李保國先進事跡報道”、“長征路上奔小康”、“調結構?轉方式調研行”等重大主題報道;從“2016夏季達沃斯網路媒體采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到“發現最美鐵路系列採訪”、“長征文物保護調研行”等偏專業類報道,中經網記者的身影遍佈廣東、重慶、天津等大城市,也映在江西、湖南、貴州等地的田間地頭。一篇篇飽含深情、鮮活生動的報道就這樣在網媒記者們日以繼夜的奔波中、邊走邊問邊記的筆頭下誕生。來自一線的觀察和報道,對網民們來説,是新鮮的故事和真切的情感,對記者們來説,這種體驗和思考,又何嘗不是一筆財富呢?

  89年的記者楊淼,是去年領證的首批網媒記者,自小在城市長大。今年8月底9月初參加了“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路媒體走轉改”湖南站的採訪。她在談到此次採訪時説道,“重走了長征路,重溫了紅軍精神,體會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紅軍戰士的艱辛,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來得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看到當地紅軍小學那些留守的孩子,因為要承擔家裏的責任而過早的成熟,談到外出打工的父母,又險些情緒失控時,她們幾個記者幾度潸然淚下。由此她想到該如何使當地脫貧、如何發揮當地特有的資源、還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等問題。這種情感的共鳴、對現實問題的深入思考,是記者這個職業所特有的“福利”,也是坐在辦公室裏萬萬體驗不到的經歷。

  觀眾被中國經濟網VR展示體驗區吸引。(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 攝)

  深鑽專業技能 跑成專家型記者

  除了跑口記者積累的一些採訪資源外,網站自己組織的活動也是記者們大練兵的重要舞臺。

  比如中經網已經連續八年承辦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食品安全領域形成了較好的口碑,樹立起了金字招牌,也培養出了多名專跑食品安全領域的記者。今年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中經網承擔了主場活動暨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第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創新技術展覽會、媒體訓練營、媒體責任論壇、“全國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守護行動——食品安全校園行暨第二屆食品安全科普創新公益大賽”等多項活動的承辦工作,推出百餘篇原創報道,涵蓋圖文、視頻、H5、圖解、VR等多種報道方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汪洋在主場活動開始前專門考察、體驗中國經濟網食品安全VR視頻區。他説“這個設計很有創意,年輕人喜歡這些新技術,要用VR這些新技術向年輕人傳播食品安全知識。”

  還有“全國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守護行動——食品安全校園行暨第二屆食品安全科普創新公益大賽”,從4月11日持續至6月30日,走過北京、瀋陽、西安、重慶、武漢、上海、廣州7個城市8所高校,13位食品安全頂級權威專家授課,40多萬名大學生現場參與互動,影響了近150萬名大學生。網站記者隨時根據網上輿論關注的熱點採訪權威專家,及時發佈澄清文章,引起網上極大關注,《奶粉裏的“異物”是什麼,從哪來?看完這篇,我終於明白了……》等文章在PC端、兩微一端推出後,閱讀量和轉發量都很高,有網友留言稱“這是難得一見的比較靠譜、有點專業性的文章”。

  磨刀不忘砍柴工 “出發”之前做好培訓

  成為一名有“證”的網媒記者要先培訓。一年的實踐證明,培訓對於記者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加強、采編技能的規範化,以及背景知識的儲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經網充分借鑒這一經驗,更加注重做好培訓工作。

  如在全國兩會、網媒走轉改等重大主題報道之前,網站都會成立相應的採訪報道小組,組織記者進行突擊學習,尤其注重背景資料、已有資源、注意事項等方面的整理收集工作,方便記者快速掌握,儘快進入工作狀態。

  又如網站發揮國際傳播報道優勢,為記者提供多語種報道的培訓機會。如國際部的記者赴“今日俄羅斯(RT)”學習五日,聽“今日俄羅斯”著名主持人和資深記者授課。記者在總結心得時説,“深刻體會到用俄語向俄羅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性。兩張皮,你説你的,我説我的,沒有共鳴,一定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巧妙交流。”

  經過一年的鍛鍊,網媒記者已成長很多、進步很多,然而,我們的目標一直在前方,我們也一直在前進的路上。(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淑麗)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