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際網路與養老聯姻的“烏鎮模式”

2016年11月07日 16:38:43  來源:嘉興線上—南湖晚報
字號:    

  “早啊,老俞!早啊,小倪……”昨天清晨,73歲的歸志成拄著拐杖、慢悠悠地踏進烏鎮甘泉西路上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他腿腳不好,走得慢,但是心情好,臉上笑容藏不住,稍走幾步就會遇到熟人,停下來一聊就是幾分鐘。

  歸志成是烏鎮鎮銀杏社區的一名獨居老人,曾經,因為腿腳不便,每天“蝸居”在家中。一年又一年,歲數不停地往上加,頭髮白了、牙齒疏了,他覺得,老了也就是這麼一回事兒。

  然而,歸志成自己也沒想到,他“寂靜”了一輩子,到老了會走出家門,成為老年人中的“明星”:“老歸 ,你上次那個摺紙怎麼折的?教教我唄!”“老歸,這個‘貪吃蛇’你怎麼玩到192關的啊?”……

  當世界網際網路的春風吹進烏鎮,把烏鎮“吹”向世界,也把烏鎮的老年人“吹”出了家門,養老變成了一件既時尚又有趣的事兒。

  ●改變故事

  “智慧”護體

  在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一樓大廳處,歸志成掏出了一張綠色的卡。卡上面印著歸志成的一英寸照,以及一個二維碼。

  “你不要以為他是一張普通的卡,這張卡很厲害的,我的資料全都在裏面。”歸志成一邊説一邊來到健康管理室,工作人員一掃他卡上的二維碼,電腦螢幕上立刻顯示出了他的資料,包括基本資訊、健康資訊等。

  正説著,醫生俞為耿過來為歸志成做例行檢查,短短幾分鐘,機器就顯示出了他的健康數據:收縮壓157mm/Hg,舒張壓63mm/Hg……“血壓比平常高,今天活動的時候得多注意一點啊!”“好嘞!”歸志成笑著應道。

  “這些數據通過網際網路,馬上就能傳到我親人的手機微信上。他們人雖然不在我身邊,看到這些數據,就能知道我的身體近來好不好了。”歸志成説。

  説話間,他舉起手,拉起袖子,露出了一個紅色的手環。他説它名叫“按護寶”,上面有一個按鍵,一旦按下,服務平臺就會收到報警。“有一次我腳突然不能動了,身邊又沒有人可以幫忙,我就按了按鈕。一分鐘,我家電話就響了,10分鐘後,服務人員就趕到我家了。”

  歸志成家的大門上裝了一套門磁設備,大門打開15分鐘以後還沒有關上就會發出提示音。前幾天,歸志成回家的時候正好遇到鄰居,兩個人站在門口聊起了天。聊著聊著,突然聽到身後傳來“門沒有關!門沒有關!”的聲音。“我鄰居還以為我家裏有什麼人呢!”歸志成回想起來就覺得好笑。

  他的房門外還裝了一個“生命感應器”,如果他在12小時內沒有出房間,感應器就會自動向服務平臺發出警報。“去年冬天,天氣比較冷,晚上6點多我就進房了。第二天早上6點多,我還沒睡醒,電話就響了。問我有沒有摔倒、有沒有暈倒,怎麼在房間呆了這麼久……”

  歸志成口中不斷出現的“服務平臺”的“真身”——烏鎮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資訊中心,其實就在照料中心的4樓。這個老人們平時不會踏足的地方,掌握著全烏鎮1.5萬名老人的數據。

  目前,烏鎮已有200多位老人用上了“按護寶”、“生命感應器”、“SOS呼叫跌倒與報警定位”等智慧照護設備。這些設備利用阿裏雲伺服器、微信、APP等進行遠端管理,服務平臺24小時監管,一有情況發生,立刻採取行動。這是目前國內老年社會服務領域具有領先水準的交互服務平臺。

  從“蝸居”到“明星”

  “‘貪吃蛇’你是怎麼玩到192關的?”“是啊,有什麼竅門嗎?”……在日間照料室,正在玩平板電腦的歸志成被好幾個人圍住,有老人,也有年輕的護理員。他玩這個遊戲創下的紀錄,中心裏至今無人能破。

  在烏鎮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WiFi信號全覆蓋,隨處可見拿著平板電腦的工作人員——平板電腦上面記錄著中心老人一週的日程安排,只要隨手劃一劃,就能知道任何一個老人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服務。

  “歸爺爺可是我們這裡的‘明星’呢!”護理員唐彬彬告訴記者,“歸爺爺看的書多,人聰明,學東西特別快。摺紙啊、遊戲啊,一學就會,很多老人都向他請教。”

  “呵呵呵……”歸志成的笑聲傳得很遠很遠。

  3年以前,他可能不會相信自己會這麼開懷地大笑。因為腿腳不好,他一向很少出門,60多歲時突發腦梗暈倒過一次以後,他就基本上閉門不出了。

  當歸志成“蝸居”在家中時,外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4年,第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召開,網際網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烏鎮各個角落;2015年,烏鎮以“網際網路+養老”為發展思路,開始探索“智慧養老”項目;10月,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前夕,由鎮政府出資,委託第三方管理機構椿熙堂管理的烏鎮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由此,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他的晚年生活與“網際網路+”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網際網路改變生活

  2015年11月,椿熙堂的工作人員敲開了歸志成家的門,也為他打開了一扇更大的門。當一批批的智慧照護設備在他家安裝起來的時候,他還有些茫然。真正體驗過它們的作用後,他才拍手稱絕。

  “安全有了保障,我們才能盡情地享受生活。”歸志成告訴記者,老話都説“養兒防老”,老人的安全主要靠子女來保障,所以説“父母在,不遠行”;現在有了網際網路,子女不管在上海、杭州,都能實時掌握父母的健康狀況。

  “你看那邊的老劉,年輕的時候天天泡茶館,不出門簡直要憋死。可是年紀大了,子女就不讓他到處走了。現在他脖子上戴了一個‘SOS呼叫跌倒與報警定位’,子女通過定位就知道他在哪,如果走太遠了還會自動發出警報;還有那個楊奶奶,家裏有臺‘寶貝機’,只要她測量了血壓、血脂、心電圖,子女在微信開工上就能看到數值……”

  曾經,歸志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如今,他每週2天到居家養老照料中心活動,看書、聽講座、做手工、玩電腦。生活不再是枯燥的迴圈,他心情好了,笑容也多了。

  最近,歸志成又對電腦萌生了興趣,正在跟中心裏的年輕人學用電腦。“聽説網際網路醫院馬上也要進駐我們中心了,到時候看病不用去醫院,打開電腦就行。我也得趕緊跟上時代的步伐!”想起未來的養老生活,他一臉的幸福和期待……

  ●改變感言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就在我家門口召開,既讓世界知道了烏鎮,也給我們老年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以前一直以為網際網路啊、峰會啊,跟我們老年人沒什麼關係,但真正享受到它的好處以後,我為烏鎮自豪。

  ●改變手記

  “習主席的聲音好聽嗎?”

  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臨近,烏鎮居家養老照料中心醫生俞為耿成了“香饃饃”——去年大會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烏鎮,通過網路攝像頭與照料中心的老人們視頻通話,俞為耿就在現場,他還和習主席一起登上了《新京報》等報紙,以及新浪網、新華網等主流網站。

  對於大家的好奇,他耐心地解答:“習主席很親切,他向我們問好,問我們生活好不好,我們也問候了習主席……”

  作為國內首個“網際網路+養老”體系的切身體驗者,無論是駐點醫生俞為耿,還是切身受益的老人歸志成,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在烏鎮,60歲以上人口約有1.5萬人,佔鎮區總人口數近26%。烏鎮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打造“1+2+1”老年社會服務發展新模式,目前已經有200多位老人用上了照護設備,已有6000多位老人享受上了“智慧養老”。

  養老是社會民生的大問題,考量著政府的智慧。截至2015年末,我市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有84.94萬人,佔總人口的24.30%,老齡化程度排名全省第一。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讓養老與“網際網路+”結合在了一起,給養老帶來了新的曙光,打開了“另一扇窗”。3年來,智慧養老正逐漸在嘉興滲透。目前,全市已有4837位老年人安裝了居家養老“一鍵通”終端。

  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在即,我們期待著,網際網路+將給嘉興當地百姓帶來更多的改變……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