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胖五”副總設計師楊虎軍:一個大寫的實干家

2016年11月07日 15:14:56  來源:央視網
字號:    

0

  央視網消息當長征五號全箭從技術區推出,平穩地行走在轉運軌道上時,副總設計師楊虎軍仰起頭望向整流罩上那面鮮艷的國旗。心中掀起的無數感慨,化作對火箭深情的凝神一望。十年磨礪,從正式立項開始甚至更早,他就將全部身心都交給了長征五號。十載春秋,當初那個神采飛揚的青年,鬢角已經悄悄爬上了白霜。

  入行即是“總體”人

  入行即是“總體”人,航太科技集團一院總體部十一室六組,全稱是“總體部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室總體工程組”。這一連串的“總體”昭示著這個工程組在火箭設計和研製中的地位。而初來航太的楊虎軍,正是作為自培研究生,到六組進行學習並參加工作的。或許這個機緣巧合曾經令他感到困惑,上來就要站在很高的角度思考問題,必須具備各個專業的技術知識才行啊。

  初來乍到的他並沒有向困難低頭,而是迎難而上,對所有專業的基礎知識瘋狂的補課。白天遇到設計中的問題抓住老專家問個不停,晚上獨自挑燈夜戰學習那些他從未涉獵過的課程,不需要他參加的會議有精力他一定會去旁聽,稍微一有空就跑去加工車間或試驗現場。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努力,才成就今天這個樣樣精通的楊副總。經常有人困惑:“楊副總怎麼什麼都懂啊?”“楊總可真是忽悠不住他。”他的“什麼都懂”背後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和多少本翻爛的筆記啊。在總體部讀書和工作的這段經歷,讓他從一開始就擁有了一個全局的視角和火箭百科全書的儲備,使得如今的楊副總面對各個系統、各種單機的問題,都能一下子抓住要領、切中要害、處理果斷,不需多説什麼,無需動員什麼,過硬的技術和豐富的理論令所有人由衷信服。

  為人低調重實幹

  楊虎軍是個十分低調並且注重實幹的人。平日裏沒有過多的話語,發言時只談核心問題,接受採訪只介紹火箭不介紹自己,微信朋友圈裏總是默默給同事和下屬點讚。但是,在試驗現場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總裝廠房總能聽到他的聲音。長征五號作為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的運載火箭,從初樣開始經歷不計其數的地面試驗,特別是以助推器分離、全箭模態試驗為代表的大型地面試驗,往往長達數月甚至跨年。這一次次的考驗多由楊虎軍副總師負責主持具體的策劃和實施工作,一個方案大綱可能開會討論十幾次,一個試驗邊界可能調動十余家單位。

  面對複雜龐大的工程,楊虎軍都是深入到系統和單機中間,腳踏實地的指揮調度,了解第一手材料,第一時間作出判斷。在長征五號Y1火箭的總裝測試期間,楊副總連續駐守天津車間兩個月,每天下到現場督導工作。大至全箭的測試流程、小到某個零件的安裝工藝,他事必躬親,只要有問題他都要和一線工作人員一起討論。有些單機單位的人員不認識他,但當得知剛剛與他討論技術問題的竟然是副總師時總是十分驚奇。是的,時鐘已經指向下班的時刻,那個身穿白大褂的消瘦身影還在一群年輕人當中忙碌著。正是這種樸實無華、深入實際的作風,讓很多人無條件地信賴他,因為楊副總説的肯定是親眼看到、親自幹過的。

  具有工匠精神的設計師

  火箭總體設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往往面對選擇、權衡、擇優的問題。實際情況沒法盡如人意的時候,如何給火箭一個最佳的選擇,方案之間如何取捨,是最能體現總體設計水準的。楊虎軍副總師在平衡火箭各項性能、各方面保障上可謂藝術家。一本書總是從薄讀到厚再讀到薄,方為吃透。楊虎軍對總體問題的認識大抵也是如此,只有對每個系統庖丁解牛過,才能在腦海中游刃有餘的展現出整個火箭的脈絡,這個過程無疑充滿了艱辛、孤寂和快樂。

  很多次,在走廊裏、電梯間、會議室,我看到他長長地呼出一口氣,那是他在思索一個難題?還是他太過勞累的表現?但是,當他看到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向他走過來時,略顯疲憊的面容立刻又換上了微笑。楊虎軍對自己十分嚴苛,對我們新人卻足夠寬容。他常説不怕慢就怕站,他允許我們犯錯誤,也鼓勵我們打破常規。也許是在年輕人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也許是一路走來才知道什麼樣的道路更適合成長……

  如今,楊虎軍和團隊已經站在了這個億萬觀眾矚目的舞臺,也許你還沒有從轉播畫面中找到他的身影,但他的夢想已經隨著長征五號一起完美地騰飛了。一個大寫的實干家,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副總設計師,用他的努力付出和赤子情懷,帶給火箭、帶給整個團隊以力量和信心。(文/沈丹)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