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教育扶貧,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這樣做

2016年11月07日 15:40:17  來源:國家民委
字號:    

  為探索發展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新路徑,為職業教育更好地帶動貧困人口脫貧摸索辦法、積累經驗,2015年,國家民委與貴州省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共建位於武陵山腹地的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共建工作開展以來,在國家民委和貴州省人民政府的指導和支援下,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服務於貴州省大扶貧戰略,發揮人才、科技資源優勢,將“大扶貧”作為學院服務社會的主戰場,實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程,助推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成效初顯。

  

  銅仁職院教師進村開展技術培訓。 

  

  調整設置專業 培養急需人才 

  

    學校按照“教育脫貧一批”的要求,緊貼地方産業發展和農村扶貧脫貧的技術技能需要,圍繞産業辦專業,為地方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 

  

    建立高度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專業體系。圍繞銅仁市“四化同步”戰略及大扶貧、大數據、大健康、大旅遊、大生態等重點工程實施,學校構建了以藥物製劑技術、畜牧獸醫、設施農業技術、茶葉生産加工技術、康復治療技術等優勢專業為主幹、相關專業群為支撐的“農、醫、管、工、藥、文”協調發展的全方位為農服務的專業體系。學校招生就業工作持續出現“進口旺,出口暢”的良好態勢。2016年,學校錄取新生8299人,其中文科錄取線高出貴州省控制線179分,理科錄取線高出貴州省控制線98分。截至今年8月底,2016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5%,遠高於貴州省90.9%的平均就業率。 

   發揮國家骨幹高職院校的引領帶動作用,牽頭成立了銅仁市職業教育集團學校,並依據各縣主導産業建設發展情況,在各縣中職學校設立集團專門化分校,統籌各縣人才培養重點專業,如江口縣分校依託梵凈山旅遊資源,重點培養旅遊專業人才,印江縣分校服務當地茶葉産業,重點建設茶葉加工技術專業等。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訂單式培養地方發展急需人才。2016年學校的訂單、定向培養計劃包括:銅仁市人民政府訂單,學生畢業後由市政府安排到所屬鄉鎮工作,有編有崗,事業編制;貴州省專科層次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項目,學生入學免學費、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畢業後到指定的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工作;教育精準扶貧計劃培養生,學生享受國家精準扶貧相關政策支援。 

    近年來,銅仁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銅仁高新區電商園獲批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學校著手成立電子商務學院,培養銅仁市電商發展急需人才,學校創意項目“優滋果惠”獲全國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新大賽暨第三屆發現杯全國大學生網際網路軟體設計一等獎;學院143電子商務班後花苑團隊的“後花苑—花卉種植産品銷售+生態園區建設”電商創業項目獲得貴州省特等獎,並在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全國總決賽上獲得一等獎及最佳創意獎。2016年,銅仁職院承擔NIIT銅仁市雲教學實訓基地建設任務,該實訓基地由銅仁市與全球最大的IT教育公司印度國家資訊技術學院合作共建。學院成為全國地級市中唯一一所擁有NIIT項目的高職院校,未來將成為貴州省乃至整個武陵山片區利用“大數據”助推“大發展”、落實“大扶貧”戰略的高素質IT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 

  

  提供技術服務和“一對一”技術指導 

  

    學校利用教育資源優勢提升勞動力勞動技能,助推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組建“博士團”“碩士團”“教授團”等技術服務團隊,對接鄉鎮村寨開展包鄉包村技術服務活動,實施“一村一品”“一師一班一村”等幫扶計劃。眾多腳上有泥手上有繭的“天麻教授”“西瓜教授”“牛教授”們進村入戶現場指導,近年來指導農戶近2萬戶,受益人口近10萬人。在技能培訓的過程中,讓群眾也積極參與實踐操作,在增強培訓效果的同時也增強了群眾幹事創業的信心。學校通過“120”農技服務電話、“農民之友”手機短信等實施個性化技術指導,受益農戶1萬餘戶。學校還組建了應用技術服務中心,成立種植技術、養殖技術、茶葉加工技術、中藥材生産加工技術、醫療衛生技術等專業技術服務部,並在銅仁市10個區縣設立專門技術服務點。 

  

     

    學校與銅仁市及各區縣扶貧辦、農委、就業局、工會等部門聯合實施“雨露計劃”“陽光工程”“農民工技能就業培訓工程”“農民工素質提升培訓”“農民創業培訓工程”等,農學院李吉祥教授、李艷華博士、吳強博士等每年培訓家禽養殖、水産養殖、牛羊養殖等技術人才達8000人次左右;顧昌華教授、黃靜副教授等每年培訓食用菌栽培、果樹種植等技術人才達5000人次左右;經濟管理學院每年培訓電商類技術人才1000人次左右。 

    銅仁職院專家學者秉承“授人以漁”的理念,在各類服務過程中,積極宣傳職業教育各項政策,鼓勵學生和廣大社會青年接受職業教育,努力實現“職教一人,致富一家”,為武陵山片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 

  

 

  

  銅仁職院教師為農民朋友講解黃牛疾病防治。 

  

  提供技術保障和智庫支撐 

  

    銅仁職院集中力量,整合資源,不斷提升服務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的能力和水準。學校充分發揮民族中獸藥分離純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茶産業體系銅仁茶葉綜合試驗站(國家重點項目)、博士後工作站、貴州省中獸藥工程研究中心、銅仁市産業發展研究中心等20余個技術技能研發機構在促進地方産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作用。如張華琦博士用本地思南黃牛研發的雪花牛肉生産技術,推動了貴州梵凈山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轉型,成為銅仁市唯一一家農業上市公司。而公司通過“公司+農戶”的養殖方式,也帶動了農戶脫貧致富。學校現正與多家研究單位緊密合作,規劃設計建設貴州省“萬頭肉牛繁育和品種改良養殖基地”。 

  

    學校緊密結合國家和地方脫貧攻堅戰略的實施,承擔國家民委委託的“職業教育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武陵山職業教育服務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研究”課題研究,承擔實施大數據戰略、醫養一體化路徑、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物流發展等一系列地方發展重大課題研究,智庫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2016年,銅仁職院榮登中國專科(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年度排行榜全國第64位、貴州省第1位,入選教育部27所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試點院校名列。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