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團結一心,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力量

2017年01月13日 10:26:31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圖:遠眺海拔3400米的甘孜縣城。本報記者 王衛東攝

  甘孜會師,不僅是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的前奏,更是紅軍統一思想加強團結,走向勝利的重要轉捩點。日前,本報採訪組尋訪會師舊址,感悟那段烽火歲月——

  沿雅礱江一路北上,進入海拔3400米的川西重鎮甘孜縣,陽光越來越強烈,記者的呼吸也有些急促起來。

  來到城北城關小學操場,縣委宣傳部藏族幹部拉姆告訴記者:“當年,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就是在這裡勝利會師的。當時,正是格桑花盛開的時節。”

  1935年9月,國民黨軍集結130多個團的兵力,對湘鄂川黔蘇區發動新一輪“圍剿”,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開闢新蘇區。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共1.7萬餘人,由湖南桑植出發開始長征,于1936年7月2日到達四川甘孜地區,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3天后,奉中革軍委電令,紅二、六軍團與紅32軍組建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

  對於紅四方面軍來説,這是一次苦盡甘來的會師,也是在川西與紅軍主力第二次會師。此前,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後,張國燾擁兵自重、另立中央,使黨和紅軍面臨分裂的危險。黨中央從大局出發,通過兩河口會議、沙窩會議等一系列會議,既堅持原則又做大量的説服教育工作,最終戰勝了張國燾分裂路線,避免了紅軍的分裂。

  “甘孜勝利會師,既反對張國燾錯誤路線,又維護全黨全軍的統一團結,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對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甘孜縣委黨史辦主任張友華介紹。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甘孜會師留給我黨我軍最珍貴的經驗與啟示,無疑就是“團結”二字。“有兩個細節,足以説明當時紅軍官兵對此的珍視。”張友華介紹,其一是當紅二、六軍團分兵北進時,紅四方面軍就會師問題在爐霍專門召開會議。徐向前説,紅軍是一家人,我們上次和中央紅軍的關係沒搞好,要接受教訓。再就是朱德在會師大會上的講話,同志們,我祝賀你們戰勝了雪山,也歡迎你們來與四方面軍會合,但這裡不是目的地,我們要繼續北上。要北上就必須團結一致,不搞好團結是不行的。

  離開城關小學,順江南行,江邊一座藏式風格的建築,就是朱德總司令和五世格達活佛紀念館。紅軍先後在甘孜地區停駐15個月之久,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紅軍所到之處受到群眾熱烈歡迎,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民族團結故事。

  此時,紀念館前傳來一陣“格達弦子”的悠揚旋律。拉姆告訴記者,這段旋律是格達活佛想念紅軍,在古老藏族弦子的基礎上寫詞、譜曲,形成了如今當地舉辦文藝活動的保留節目“格達弦子”。白利寺活佛格達與朱德接觸後,從最初充滿疑慮避而不見,到後來相識相融、相互支援,結下深厚友誼。這段弦子大意是:雲雨出現在天空,紅旗佈滿了大地。未見如此細雨,最後降遍大地。啊!紅軍,紅軍!今朝離去,何日再回?

  “各民族團結一心跟黨走的信念,已融入甘孜軍民的骨子裏。”正在甘孜縣開展扶貧工作的甘孜軍分區政委介紹,甘孜各族人民接續傳承紅軍精神,現在全州經濟發展勢頭一路向好,人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今年甘孜軍分區更加注重支援地方建設,幫扶貧聯繫點建成特色産業13個,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40余期,甘孜軍民在團結奮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開闊。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記者腦海中,始終迴響著《團結就是力量》的鏗鏘旋律。當前,強軍興軍任務艱巨,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顯得尤為重要。只要全黨全國全軍攜起手來,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就一定能眾志成城,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