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石阡甘溪紅色旅遊銘先烈 4000余名紅軍在此長眠

2017年01月13日 10:26:32  來源:多彩貴州網
字號:    

  多彩貴州網訊(聯合報道組記者 章瑤/文 張玥/圖)9月26日,記者再出發,在石阡甘溪鄉的佛頂山腳下,矗立著一座高19.34米的紅軍烈士紀念碑,記者們在碑下緬懷紅軍烈士,傾聽當年在這裡發生的壯烈故事。

石阡甘溪紅色旅遊銘先烈

  甘溪紅軍烈士紀念碑

  “紀念碑下埋著的,都是1934年甘溪遭遇戰中犧牲的紅軍,碑的高度也由此而來。”甘溪鄉經發辦主任羅俊在紀念碑下,向記者們描述著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1934年9月,紅六軍團在軍政委主席任弼時、軍團長肖克、軍團政委王震的率領下,作為紅軍長征先遣隊從江西出發,經湘、桂進入貴州甕安猴場,準備西渡烏江。

  此時,紅六軍團接到中央軍委命令:“桂敵現向南開動,紅三軍已佔領印江,紅六軍團應迅速向印江前進,無論如何不得再向西移。”收到命令後,紅六軍團改變了行動路線,掉頭過石阡經江口到印江。然而,桂軍並未南移,敵人還早料到紅六軍團要與紅三軍會合,於是調動湘、桂、黔兵力共計24個團形成三面合圍之勢,企圖將紅六軍團殲滅在石阡地區。而紅六軍團對此一無所知。

  “在比自己多八倍的敵軍圍剿下,紅軍部隊拼死反抗,以分散遊擊的方式突破圍堵。”羅俊説道。面對兇殘的敵人,紅軍戰士表現了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有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有和敵人白刃格鬥壯烈犧牲的,有為掩護戰友孤身斷後流盡最後一滴血的……由於甘溪地形不利於部隊展開,紅軍經過苦戰,才得以分散突圍,在石阡境內和鎮遠、施秉、余慶等地轉戰二十多天,終於在十月二十四日到達印江木黃與賀龍領導的紅三軍主力勝利會師。而紅六軍團出發前有9000余人,經此一戰後已不足4000人。

  在這場慘烈的戰役中,不得不提到一個很關鍵的人物,甘溪村民劉光榮。在甘溪戰鬥中,正是他為紅軍帶路一天兩夜,穿行在茫茫的佛頂山,才把紅軍帶到了鎮遠的大地方,讓倖存的紅軍戰士們成功突圍。“1984年,肖克將軍和特意回到甘溪來看望他,同時緬懷在這裡犧牲的戰友。你沒看,這碑上的字還是當年肖克將軍回來題的呢。”羅俊説道。

  甘溪遭遇戰雖然損失較重,但有效的牽制了湘、桂、黔的敵軍主力,減輕了中央紅軍的壓力,達到了與紅三軍勝利會師的預期目的,有力地配合了紅一方面軍進行長征,完成了作為長征先遣隊的光榮使命。同時,它還在石阡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羅俊告訴記者,自從甘溪通了高速路,每年來這裡追憶紅軍長征故事的機關幹部、學生、個人等各類遊客達數萬人。為此,甘溪也將發揚紅軍長征精神,在紀念碑附近建立紅色拓展基地,通過紅色旅遊,團結帶領全鄉八個一類貧困村、一個二類貧困村群眾衝出貧困。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