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全國網媒採訪團走進民國才女石評梅故鄉——陽泉小河古村

2016年09月26日 06:43:38  來源:山西新聞網
字號:    

  民國時期,我國涌現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石評梅便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她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26歲便因病去世。這位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而自取筆名為石評梅的女子,在短暫的六年創作生涯中,寫下了詩歌、小説、劇本、評論等體裁的作品。

  石評梅的作品充滿了“冷月、孤墳、落花、哀鳴、殘葉”等冷艷的詞彙,有人説,她的作品仿佛是一串串淚珠匯成,可謂滿紙辛酸淚。但是,她的作品也充滿了對光明的渴望、愛情的追求。

384319270324372356

  全國網媒採訪團走進民國才女石評梅故鄉——陽泉小河古村

  9月25日上午,“走進山西看發展”——第十一屆全國網路媒體山西行採訪團來到山西陽泉,參觀了石評梅的故鄉——小河古村石家花園,尋找她昔日生活的痕跡,感受她在封建時代爭取自由和解放的執著和熱情,觸摸她美麗的靈魂。

  石家花園又叫石家大院,是石評梅家的祖宅,是石評梅每次回鄉居住的地方。因院中建有北方民居中極為罕見的小花園,因此被稱作石家花園。石家大院位於小河村村南的一面山坡上,背山面水,坐西向東,院前建有評梅紀念廣場,是小河村的旅遊中心。

  石家大院有三多:第一院多,大院從下而上,分為含清堂、三元堂、明遠堂三大院落。每個大院又有兩個主院,主院分前後院,主院一側還有跨院,整個大院總共有21個小院。從而形成院中有院,院上有院,院旁有院,院院相通的格局。

649986133523145485

  石家大院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第二門多,大院共有6座前門,3座後門,72道過門。各院之間以過門互相通聯,形成四通八達,猶如迷宮般的佈局。

  第三台階多,石家大院坐落在山坡上,建築呈階梯分佈,從進院的第一個臺階起,先後要登76級臺階,才能到達大院最上處的正屋。遠觀石家大院,青磚灰瓦的石家大院建築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裝飾典雅豪華又古色古香、氣派非凡,宛若一片宮殿。

  石家花園三大院之一的含清堂,是石評梅每次回家居住的地方,該院建有石評梅紀念館。

278889349312490493

  採訪團參觀石評梅的故鄉——小河古村石家花園

  石評梅生於1902年,自幼受“四書”“五經”熏陶,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1919年“五四運動”後,石評梅報考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體育係。在女高師讀書期間,她結識了很多摯友,開始踏入文學門檻,在《語絲》、《晨報副刊》、《婦女週刊》、《薔薇週刊》等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歌、散文、遊記、小説。她尤以詩歌見長,有“北京著名女詩人”之譽。

  1920年,她結識北京大學學生、五四運動健將、山西籍最早的共産黨人高君宇,二人在此後的交流中相愛。1923年畢業後,石評梅接受師大附中聘請,擔任女子部學級主任和體育教員、國文教員,後來還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師大等校兼任教員和講師,深受學生愛戴和同人尊敬。

613396848915364091

  網媒記者編輯 走進石家大院

  1925年3月,高君宇因病逝世,石評梅沉浸在巨大悲痛中,寫了十多篇文章寄託哀思,並不斷追求思想和創作的進步,成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1928年,她因腦炎去世。親友按照她的遺願,把她安葬在陶然亭高君宇墓旁。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處,只能死後同葬一處,這個淒美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嘆。齊魯網董曉爽讚嘆石評梅在那個年代裏憂國憂民、追求進步,是個有大格局的“大女子”。她也為石評梅與高君宇淒美的愛情故事感到遺憾,"如果評梅沒有那麼矜持,他們的愛情或許是另一種結局。"

  石評梅作為石家大院的女兒,是小河村乃至整個山西的驕傲。如今的石家大院,因為石評梅,變得聲名遠播,無數遊客慕名而來,尋找她的故事,仰慕她的靈魂。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