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聚焦G20]黃薇:為G20留下中國色彩中國印記

2016年09月02日 18:19: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記者 徐惠喜)“G20杭州峰會會留下很多中國色彩中國烙印,在峰會成果方面能看到很多這方面的中國印記”,社科院世界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黃薇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説,“中國把自身治理的成功經驗拿到國際舞臺上去分享,中國在治理過程中更加注重系統化、全局化的考慮和佈局,重視結構性改革、重視創新,這體現了東方文明對經濟治理的思考。”

  作為長期跟蹤G20的專家,黃薇指出,縱觀歷屆G20,杭州會議在全球治理方面有諸多創新。如,中國在今年的G20議題裏設置了創新議題,這在以前是沒有的,而創新確實對經濟增長非常重要,是長期增長的來源;貿易部長會的機制化也是始於今年,今後G20的貿易部長每年都會齊聚一堂討論如何推動貿易發展,而貿易現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掣肘。國際貿易增速連續多年低於全球GDP增速,而貿易保護主義還在抬頭,這不利於全球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需要各國貿易部長做出更多努力。數字經濟今年第一次在G20範圍內開始探討,“這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需要加強政府間的溝通和協調。”

  黃薇認為,中國注重可持續發展,在G20的金融框架下建立綠色金融小組,這折射出人與自然的互動、對和諧發展的重視,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念。近年來,中國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領先的,國際社會評價中國的創新能力突飛猛進,這是中國政策導向引導的結果。中國在勞動力市場競爭力的增強,在貿易、投資、財政等方面的治理,都是在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大框架下進行的,這反應了中國對經濟治理的看法。中國在經濟治理中,注重整體,“看看哪個部分做的不好,可能會成為堵塞經濟的瓶頸,如果疏通了,就能進入正迴圈。”

  作為2016年T20牽頭智庫,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在中國、美國、秘魯、德國、瑞士、印度等國舉辦了10場會議,就全球治理、經濟增長、創新與結構性改革、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和投資、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黃薇表示,各國專家對中國主辦2016年G20峰會充滿期待,認為中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為世界經濟復蘇帶來積極影響。專家普遍希望,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G20目前仍應將主要精力集中于重大財經議題。在綜合分析全球經濟形勢與主要風險的基礎上,希望G20能在提升全球經濟增長潛力、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合作、促進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關於全球經濟形勢,黃薇認為,當前的世界經濟增速有進一步放緩風險,潛在經濟增長率持續下降,結構性問題成為阻礙世界經濟強勁、平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主要經濟體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緩慢,技術進步對世界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逐漸衰減。同時,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造成國際資本流動失序,部分國家資産價格維持高位,個別經濟體匯市和股市波動加劇,全球債務規模進一步上升,各國金融風險關聯度和傳染性上升,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新的變數。此外,國際貿易增速下降,貿易創造能力不足,多邊貿易談判進展緩慢,全球貿易合作因“巨型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加劇碎片化。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融資不暢等因素也阻礙了國際貿易的增長。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未來15年指導全球和各國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但不同成員國的實施能力不平衡,國際發展融資體系也不夠健全,各國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仍存在較大難度。

  針對上述問題,黃薇表示,包括社科院在內的G20智庫建議將結構性改革作為推動各國長期增長的核心,將創新作為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動力,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和金融危機的預防與管理,完善金融監管,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合作,推動建立統一的國際投資體系,促進包容性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徐惠喜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