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全國人大機關19名幹部被問責 含部級官員2名

2016年08月26日 10:03:35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全國人大機關19名幹部被問責

  昨天,中央紀委駐全國人大機關紀檢組組長張立軍在中紀委網站進行線上訪談。據張立軍透露,截至目前,紀檢組採取誡勉談話、通報、批評教育等方式,對全國人大機關19名領導幹部進行問責,其中部級2名、局級14名、處級3名。

  紀檢重點:

  重要崗位且擬提拔幹部

  據了解,中央紀委在中央辦公廳等中央和國家機關設立了7家派駐機構,駐全國人大機關紀檢組是其中一家。張立軍指出,全國人大機關黨員領導幹部多,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人數多。在全國人大機關實行單獨派駐,可以更專注監督這片“森林”。

  張立軍介紹説,截至目前,紀檢組採取提醒、批評教育、誡勉等方式談話69人次,其中,談話提醒28人次,批評教育24人次,誡勉談話17人次;給予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4人;開除黨籍和公職4人,其中移送司法機關1人。

  張立軍表示,紀檢組以查處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問題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黨員領導幹部為重點,紀檢組成立僅4個月即對一名副局級幹部進行立案審查,兩個月後移交司法機關。這在全國人大機關産生了強烈的震動。

  線索來源:

  群眾風聞中發現違紀線索

  張立軍指出,在嚴肅查處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的問題的同時,對違規持有、瞞報因私出國(境)證件以及未經批准擅自出境、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違規兼職等以前認為的“小節”也不放過,扭轉“只要不往自己口袋裏裝就行”的認識。

  張立軍説,紀檢組得到的一些線索並不都是來自傳統的信訪舉報,而是注意從群眾議論的“風聞”中發現違紀線索。在紀律審查中,紀檢組不搞一查了之,而是把黨紀教育作為必經程式。一是對當事人加強黨性黨紀教育。如在對一名副局級幹部進行紀律審查期間,通過讓其學習黨章、重溫入黨誓詞以及耐心細緻的思想教育,促使他深刻懺悔,給單位和家人寫信現身説“紀”,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二是開展警示教育。先後通報曝光查處的7起(類)違紀問題,集中剖析派駐紀檢組查處的典型案例。例如曝光了兩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都是大家過去認為只是小事、批評批評就行了的事情;曝光了那名副局級幹部的嚴重違紀事實,給大家震動很大。

  一案雙查:

  處理當事人後要倒查責任

  提到紀檢組在問責方面的情況,張立軍表示,紀檢組在監督執紀工作中發現,違紀行為的背後一般都存在主體責任缺失或者不到位的問題,有必要對主體責任人進行問責。無論涉及到誰,堅持“一案雙查”,處理當事人後都要倒查責任,發現履行主體責任不到位的堅決問責,用問責體現紀律的剛性,倒逼主體責任落實。截至目前,紀檢組採取誡勉談話、通報、批評教育等方式已對19名領導幹部進行問責,其中部級2名、局級14名、處級3名。

  除對主體責任人問責外,紀檢組同時要求相關單位黨組織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被問責人在會上檢查剖析履行主體責任方面存在的問題,大家共同吸取教訓,研究改進措施。

  北京晨報記者 韓娜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