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閻肅之子:父親目前各項身體指徵趨於平穩

2016年01月08日 06:52:31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昨日,在閻肅先進事跡北京專場報告會上,閻肅的兒子閻宇講述父親的故事。新京報記者 信娜 攝

  去年9月,85歲的著名詞作家閻肅生病住院,此事備受關注。昨日,閻肅的兒子閻宇稱,經過全力搶救,閻肅目前各項身體指徵趨於平穩。從1950年成為西南青年文工團團員開始,直到病重住院,閻肅從未停止過文藝創作。

  “敢問路在何方”靈感來自魯迅的《故鄉》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一曲《西遊記》主題歌,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昨日,閻宇回憶起父親的創作過程。

  那年,閻肅從“你挑著擔、我牽著馬”一口氣寫到“踏平坎坷成大道”,卡住了,在屋裏來來回回走。閻宇覺得頭暈,説:“老爸,你在地毯上都走出一條道了。”隨後,閻肅突然想起魯迅《故鄉》中的一句“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有了!”想到這句話,“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由此誕生。閻肅説,“沒讀過魯迅的書,這個是寫不出來的,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閻宇回憶,老爺子讀書、看報就像吃飯一樣,每天不可少。有時半夜12時,他在看書;有時都淩晨兩三點了,他仍在寫東西。

  勤奮與執著孕育出《長城長》、《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等千余件作品。但閻肅並未隨著名氣的提升而有所改變。閻宇説,父親在家就是一個普通的老頭兒,一個稱職的爹。

  為創作《江姐》赴重慶渣滓洞體驗坐牢

  “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一曲《紅梅讚》成為一代人的回憶。空政文工團演員王莉講述,2007年第五次復排《江姐》的時候,她深切感受到了閻肅對藝術的執著。

  為貼近現代觀眾,需要對《江姐》進行刪減。一句句精雕細琢,最終,閻肅和主創人員修改了265處,刪掉2430字,整整減掉半個多小時的戲。王莉回憶,忍痛割愛的閻老私下形容,“這幾天天冷,我胃疼;刪戲,我心疼啊!”。

  歌劇中的江姐有血有肉,其創作也凝聚著閻肅的心血。他曾專門到重慶渣滓洞體驗坐牢。讓工作人員將自己的雙手反銬住,戴上沉重的腳鐐,一天三頓飯只吃幾口用木桶裝的菜糊糊,甚至讓工作人員把自己捆在老虎凳上,墊著磚頭,體驗上刑。

  憑著這股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愛,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閻肅創作出無數感人至深的作品。即使在病榻上,他仍心繫著作品。王莉稱,在醫院看望閻老,半個小時的交談中,他仍然説起:“要勇於探索、嘗試和創新,但好的東西必須固定下來”。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