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面埋伏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食品安全熱點“九問”——訪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
瘦肉精、染色饅頭、假薯粉……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究竟怎樣?應該怎樣全面認識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癥結究竟何在?究竟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帶著一系列疑問,新華社記者近日採訪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
食品安全工作難度大
問: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總體狀況究竟怎樣?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哪些差距?
張勇: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可以概括為,“總體穩定向好,問題仍然不少”。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各級政府近年來不斷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特別是2009年以來,從部署開展“兩年整頓”到出臺食品安全法,再到成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力度持續加大,成效明顯。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消除了大量風險隱患,遏制住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高發的勢頭,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並保持向好趨勢,沒有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和中央的要求相比,和群眾的期待相比,和發達國家的水準相比,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和水準還存在著差距。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法規標準、風險監測、人才隊伍、技術裝備以及企業投入、管理能力等方面,都還存在薄弱環節,各類食品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這些,也是我們正在著力改進和加以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個國家的食品安全水準與其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密切相關。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人口大國、食品生産消費大國,但食品産業的規模化、組織化、規範化水準和行業誠信道德體系完善程度還都較低。食品工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數量巨大。種植養殖環節也是小、散問題突出。僅以生豬養殖為例,美國養豬戶數僅有7萬,我國則有6700多萬;美國養殖規模在500頭以上養殖戶提供的生豬出欄量佔全國的96.6%,我國養殖規模在500頭以上養殖戶提供的生豬出欄量僅佔全國的31.5% ;美國4家大型肉類企業所佔市場份額超過90%,我國排名在前10位的企業所佔份額不到10%。生産經營者規模偏小、數量龐大、高度分散,給食品生産品質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很大困難。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