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中部地區發展呈現“V”形反轉態勢

2011年06月03日 22:05:5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中國中部地區一度在東部大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夾縫”中處於“塌陷”境地。“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中部地區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由下降轉變為上升,“V”形反轉的態勢已經形成。

  位於中國內陸腹地的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份,總人口3.61億,佔全國人口的28%,其中農村人口占全國近三分之一。

  2006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與2009年批准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為中部地區的“止跌回升”提供了強大動力。近年來,中部省份經濟發展勢頭好,增速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日前在武漢大學舉辦的中國中部發展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可雲指出,中部地區經濟佔全國比重在“十五”時期明顯下滑,但由於國家政策和産業轉移等因素,這一佔比在“十一五”時期明顯上揚,這種格局變化就是中部地區的“V”形反轉。

  根據2001年至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原始數據計算,進入新世紀後,中部地區經濟總量(用國內生産總值代表)在全國所佔比重變化軌跡呈現出明顯的先降後升。從2000年的19.19%到2003年的18.58%,下降明顯;2003年到2006年間先升後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從2006年的18.68%到2009年的19.32%,則是明顯的上升,而且2009年的比重超過前期高點2000年的比重。

  記者了解到,除了自然資源豐富、科教基礎好、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等內在因素外,當前中部地區面臨一些重要的外在發展機遇,這包括:國家整體實力增強,中央政府掌握了更多的支援中部崛起的政策資源;中國進入區域經濟格局調整關鍵期,東部産業和技術轉移會為中部地區提供發展機會;中央政府強調轉變發展方式,有利於中部地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

  研究發現,目前中部地區的每人平均經濟量與全國平均水準的差距尚未縮小,中部地區的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所佔份額遠低於其人口在全國所佔份額,中部地區工業化推進速度不如西部地區。張可雲認為,這説明中部地區“V”形反轉的強度和品質還比較脆弱,促進中部崛起還需長期努力,其中關鍵是要解決中部地區的城市與工業發展水準低的問題。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認為,今後中部地區應抓好“三個基地、一個樞紐”建設,即糧食生産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加強以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等為核心的重點區域開發,實現重點區域率先崛起,進而帶動整個中部崛起。(記者吳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