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自主創新推動安徽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2011年06月03日 22:06:1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年均增幅34%,是同期GDP增幅的2.5倍;70%以上的科研機構、科技活動人員、研發經費以及省級科技成果來源於企業;量子通信、語音合成、全超導核聚變等高端研發居於世界領先水準……回眸“十一五”,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産業不僅促進了安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更成為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的強大引擎。

  “十一五”以來,安徽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發展主戰略,相繼啟動了“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等建設。五年來,圍繞重點區域和項目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在創新型産業升級、創新型企業培育、創新人才集聚、創新載體建設、創新平臺建設和創新環境優化“六大創新工程”帶動下,安徽的産業、科技、人才、改革“四大成果”呈現加速涌流的良好發展態勢,為推動安徽全面轉型、加速崛起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五年間,電子資訊、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公共安全、文化創意等新興産業已成為安徽最具增長潛力的産業;一批自主創新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壯大。

  奇瑞公司逐步掌握汽車研發製造的核心技術,擁有發動機、變速箱和整車設計等100多項專利。江淮汽車集團依託完全自主産權輕卡、客車專用底盤和二次創新的瑞風商務車,連續14年保持50%以上高速增長。同時,奇瑞、安凱、江淮三大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已分別在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和商用車上進入行業前沿,總共有11款新車型入選《新能源推薦目錄》,幾乎佔據國家已公佈的24款新能源推薦車型的半壁江山。

  創辦于合肥的科大訊飛則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智慧語音技術提供商,並將帶動數百上千億元相關産業的發展。他們最新開發的“訊飛語音雲”産品是全球首個能夠同時進行語音搜索、語音聽寫,具備智慧語音交互能力的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平臺。“有了它,我們在開車或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只要動動嘴,就可以打電話、發短信,能夠操作電腦和各種多媒體設備甚至是家電,將來我們工作、生活的方式或許因為它而改變。”科大訊飛副總胡鬱信心滿滿地説。

  此外,馬鋼集團率先建成我國第一條火車車輪輪箍生産線、第一條高速線材軋機生産線、第一條H型鋼生産線;銅陵有色公司先後開發出高新技術産品51項,主産品陰極銅産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銅行業首位;安慶石化突破“油改煤”技術瓶頸,建成全球最大的煤氣化工程;中航、中建材、中電科技集團等一批央企及駐皖高校院所也紛紛與安徽開展戰略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和産業基地。

  據統計,截至目前,安徽擁有國家級創新型企業7家,試點企業1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和試點企業190家,高新技術企業1116家。

  在掌握著核心科技、引領前沿的行業和企業支援下,2005年以來,安徽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速34%,是同一時期GDP增速的2.5倍;高新技術産業佔GDP的比重,也從五年前的6.3%提升到現在的10.9%。2009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11位,創新潛力已躍居全國第3位。

  在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兩大平臺帶動下,安徽全省技術創新呈現出競相發展態勢。合肥市獲批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合肥國家級高新區被列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蕪湖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銅陵、馬鞍山、池州、淮南(籌)省級高新區獲省政府批准建設,寧國市設立全省首個省級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已經實現産值2670億元,同比增加值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5個百分點。

  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指出,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區域經濟競爭更加激烈,能源、資源和環境的制約日益凸顯,轉型升級、優化結構的任務十分艱巨。在這樣的形勢下,不論是繼續做大經濟總量還是提高發展品質,都離不開科技進步的支撐,離不開自主創新的推動。

  回望過去五年,安徽自主創新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並已成為全省發展大局的“一大特色、一個品牌、一面旗幟”。展望“十二五”,安徽還會繼續以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為主抓手,加強與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有機結合,突出“高端引領、産業提升、先行先試,輻射帶動”,努力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創新型企業培育、創新載體建設、産學研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和創新環境優化等6個方面實現更大突破,切實走出一條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科學發展路子。(記者宋斌、熊潤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