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插上奔騰的“芯”

時間:2010-11-24 08:33   來源:新華網

  推開中國北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客車製造中心裝配一車間的大門,一串紅色的字符在碩大的黑色液晶螢幕上躍動:“百日攻堅倒計時,時間60天,任務102輛”。

  60天,裝配102輛城鐵客車,相當於每天要完成2兩列客車的裝配任務,這樣的速度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就是響噹噹的“長客速度”!

  “這兩年接到的訂單量太大了,我們每天的生産任務都是以分秒來計算的。”公司企業文化部長張天説。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余波未了的2010年深秋,記者在這個地處東北腹地的老國企廠房內,感受不到一絲嚴寒和冷清,卻看到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把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再加上科學管理等一系列體制機制的轉變、先進設備的引進、與國外的合作,讓長客有了一飛沖天的感覺。”張天自豪地説。

  如果説人們對“跨座式單軌客車”“直線電機車”“100%低地板輕軌車”還有些陌生,那麼對於“和諧號”“子彈頭”“磁懸浮”這些詞彙一定耳熟能詳。實際上,這些詞彙都與長客股份緊密相關。多年來,憑藉一項項重大創新成果,“長客製造”在世界舞臺不斷展現風采。

  2008年12月,長客股份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簽訂了地鐵車的銷售合同。“香港人是全球招標採購的,長客憑啥能贏得訂單?我們就憑一條——歐洲標準,亞洲價格。”張天説。

  儘管金融危機使得國際消費市場普遍低迷,但長客股份卻在海外市場“四處開花”——2009年11月,長客股份與巴西簽訂地鐵車輛採購合同,首次成功進入南美市場;2010年5月,長客股份研製生産的首批沙特地鐵車運抵沙特吉達港……

  “今年我們的産值可能達到100億元,明年要衝擊200億元。長客正在由大向強轉變。”張天説。

  事實上,像長客股份公司這樣依靠自主創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案例,在東北老工業基地俯拾皆是。新華社調研小分隊行走在富饒的黑土地上,時時可以感受到自主創新給東北老工業基地帶來的新變化。

  在長春近郊的中國一汽集團轎車裝配車間,雖然臨近下班,但每一個工位上的工人仍在緊張工作。自主品牌的解放J6重卡單月銷量突破5000輛,奔騰B50轎車市場供不應求,一汽森雅M80、佳寶V70則出現排隊購車現象。“紅旗”“解放”“奔騰”……一個個品牌,彰顯著中國一汽自主創新的綜合實力。

  位於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方重工,堅守國産化技術路線,生産出一台臺擁有自主品牌、用來開掘地鐵隧道的盾構機,銷往全國各地,不斷打造嶄新的“地下空間”。

  在東北邊陲齊齊哈爾的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企業依靠自製的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成功研製了生産超臨界鍋爐所急需的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迫使國際巨頭將報價降低60%以上。

  製造能力和産品品質顯著提高,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取得重大成果……記者在被譽為“新中國工業搖籃”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看到,老國企們沒有“倚老賣老”,而是拿起自主創新的武器,為企業插上了一顆奔騰的“芯”。

  “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未來5年,要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發揮産業和科技基礎較強的優勢,完善現代産業體系,促進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

  這讓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建設者們看到了方向。如今,哈爾濱市已啟動實施城市戰略創新工程、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産業能級提升工程等6大創新工程,爭取到2015年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吉林省則謀劃依託一汽、長客等重點企業,建設裝備製造業集中區,在更高的起點上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基地建設。

  “自主創新讓東北老工業基地近年的發展邁開了大步,也必將為東北振興提供不竭動力。”遼寧省委黨校遼寧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高中理的一句話,道出了東北老工業基地“寶刀不老”的秘訣。(記者崔靜、王敏、褚曉亮)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