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節體育課、課間延長至15分鐘——多地中小學新學期“動”起來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題:每天1節體育課、課間延長至15分鐘——多地中小學新學期“動”起來
新華社記者
新學期,多地出臺政策,保障學生課間正常活動及體育活動時間,讓孩子們“動”起來、“跑”起來,成為校園一道新風景。
北京17日正式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小學和初中每天1節體育課;重慶提出中小學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於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2 15專項行動”落實15分鐘課間活動時長……讓孩子們“動”起來,玩什麼?空間不夠怎麼辦?運動安全如何保障?記者在北京、重慶、江蘇、海南等地作了探訪。
“動”起來
上午9時,第一節課下課鈴聲響起。海口市玉沙實驗學校七年級(3)班教室裏,學生正在座位前進行“課桌舞”。“為了豐富課間活動,學校體育老師和舞蹈老師自編了室內‘課桌舞’、戶外韻律操、體能操和武術操。”學校體衛藝主任劉婉説。
在教室裏貼出的兩張課表上,記者看到課間時間已經從10分鐘調整至15分鐘,第二、三節課之間的課間為30分鐘“體育大課間”。
跳房子、滾鐵環、踢毽子……記者走進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的新橋小學,豐富的課間體育活動令人目不暇接,30余張室內外乒乓球臺前擠滿了人。
幾個回合“交鋒”下來,四年級學生鄒鈞圯臉上滲出細密的汗珠。“開學第一天就動起來,特別開心!”她笑著告訴記者,自己特別喜歡打乒乓球,幾乎每天都會和小夥伴練球。
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衚同小學的禮堂裏,國乒奧運冠軍馬龍和小學生們一起擊球、托球跑,現場歡呼聲和笑聲此起彼伏。
“鍛鍊身體和學習知識同樣重要。”馬龍説,“希望同學們新學期在加強學業的同時,也能夠找到體育運動的樂趣。”
拓空間
有的學校空間狹小、運動場地不足怎麼辦?因地制宜拓展和開發活動空間,也能實現“小場地大體育”。
“學校充分利用墻面、地面、桌面‘三面’,在教學樓外墻和走廊墻面設置彩環投靶、蹦跳摸高等項目,在操場旁的過道繪製跳房子、字母連環等遊戲,還開設了桌面操、益智棋等趣味活動。”新橋小學副校長姚旗説。
針對部分孩子課間“瘋跑”、不同活動項目間存在場地衝突等現象,新橋小學校長程燕介紹,新學期開學前,學校結合各類場域空間特點,繪製了一張“校園課間運動區間劃分圖”,孩子們可以按圖到喜歡的活動區域進行鍛鍊。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河西學校不僅將每個課間都延長至15分鐘,還設置了60余種不同的遊戲。“一年級在操場上玩‘拋接球’‘跳皮筋’,二年級利用中庭空間開展‘跨大步’‘蘿蔔蹲’等遊戲,五年級在走廊‘套圈’‘投壺’……”學校小學部副校長陳慧説,校園的各個角落都被巧妙利用。
保安全
出現磕碰等意外怎麼辦、運動累了會不會上課就犯困……記者在和一些家長溝通時發現,雖然家長知道體育活動可以放鬆身心,但仍有安全、影響學習等顧慮。
“全員都跑起來。”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二小學,開學首日孩子們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了課間跑步運動。中關村第二小學教育集團體育工作負責人王金良介紹,學校專門設計了折返跑、繞樓跑等多種跑步形式,每月為各年級更換跑步路線,以提升學生的興趣。
“班主任和體育教師會全面了解本班學生的健康狀況,並在跑步前帶領學生進行充分熱身,防止運動傷害。”王金良説,教師也將參與跑步活動,並同時承擔管理職責,學校將確保每位教師都知曉跑步方案及突發情況處理流程,保障學生安全。
在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東溝中心小學,除了在“入學第一課”上進行安全教育,還採取了課間活動“雙保險”措施:一是動態巡查,每層樓安排兩名老師實施護導,並安排體育老師指導低年級遊戲的開展;二是精細分段,15分鐘課間的前3分鐘統一完成喝水、如廁等活動,最後2分鐘整理物品,避免學生過度興奮影響課堂。
“適當的課間遊戲和運動,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增強班級凝聚力,促進青少年思維發育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學副校長朱虹説,學校將大面積拓展活動空間,讓更多孩子愛上運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