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當“討好型人格”女孩決定覺醒

2024-11-27 14: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學會拒絕,先討好自己,一切都會治愈的。”在豆瓣,有一個叫做“討好型人格治療所”的小組,12萬網友聚在一起,探討怎麼才能戒斷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在人際交往中,過度關注和迎合他人的需求,而忽視了自己的真實感受,人們常常把這樣的特徵叫做“討好型人格”,最近,就有一部劇將鏡頭對準了它。近日,由李庚希、魏大勳等主演的《不討好的勇氣》在騰訊視頻播出,它講述的是職場女性在生活和情感中逐漸覺醒,擺脫討好走向獨立的成長故事。

  當一個討好型人格女孩決定覺醒,會發生什麼?當不敢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人,遇上需要大膽開麥的脫口秀,又會有怎樣的反差?

  重新找回自己

  “越努力,越討好,越討好,越沒有自我,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不討好的勇氣》一開頭,就點出了主角的困境。

  26歲的吳秀雅(李庚希飾)是公司內宣部的一名普通職員,因為學生時代的一起衝突事件,她逐漸藏起心底的真實情緒,希望委屈自己來成全所有人。在職場上,她對領導和同事所有的要求照單全收,甚至包括改孩子作業、幫點外賣等等這些工作之余的私事。

  《不討好的勇氣》劇照

  但是,她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策劃方案,卻直接被同事耍心機搶工,而同事也憑借此升職成了小組長。不公平的事件一樁樁累積起來,讓吳秀雅的內心世界充滿憤懣,但她只能忍著。

  在親密關係中,吳秀雅也總是身處被動的地位,男友鄭昊打著為她好的旗號擅自做決定,幹涉她的工作和生活。在周圍人看來,吳秀雅就像是被保護起來的花朵,但大家並不了解她的付出和在感情上受到的委屈。慢慢地,明明她想迎合所有人,卻變成了被所有人牽著鼻子走,徹底失去了自我。

  就在此時,吳秀雅遇到了高中同學史野(魏大勳飾),也因為偶然的機遇站到了脫口秀的舞臺上。在史野的鼓勵下,她一步步掙脫“討好”的束縛,最終在脫口秀舞臺上找到了重新認識自我的方式。

  《不討好的勇氣》劇照

  從原本事事討好、忍氣吞聲的職場小透明,到最終學會拒絕、直面內心,不少觀眾都說,在吳秀雅的身上或多或少照見了自己,她的變化也為很多現代職場女性提供了啟發:如何在迎合與抗爭中找到自己的聲音,最終成為那個勇敢表達自我的人。

  讓脫口秀成為主角

  近年來,脫口秀類綜藝及其探討的議題頻頻引起全網熱議,在過往的影視劇中,脫口秀總是作為角色的職業身份而存在,但在《不討好的勇氣》里,脫口秀成了重要的切入點。

  中學時代,剛轉學的吳秀雅遭遇到校園欺淩事件,不僅遭到同學的陷害,還被全校廣播公開批評,當時面對不公,她拿起話筒將自己反鎖在教室,用一場“脫口秀”反擊,卻因此承受了殘酷的成長代價。

  長大之後,討好型人格的吳秀雅早已收起自己的鋒芒,在史野的支持下再次拿起話筒後,因為職場和生活太過壓抑,她把脫口秀當成了即興吐槽,對同事、男友大膽開麥,沒想到最後在觀眾的歡呼聲中完成了人生第一場脫口秀。

  在一次次開麥過程中,吳秀雅內心的小火苗逐漸燃起,她開始學會拒絕外界的不合理期待,也意識到自己的真實價值,連同事都發覺,她變得更加自信開朗了。脫口秀不僅幫助她釋放了長期壓抑的情緒,更成了她通向自信與獨立的橋梁。

  童漠男、龐博、楊蒙恩……在《不討好的勇氣》里,觀眾們發現了很多過去在脫口秀綜藝里認識的熟人。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犀利而貼近生活的臺詞多由專業脫口秀演員設計。總編劇、導演董潤年透露,自己生活里很喜歡也很關注脫口秀,總制片人應蘿佳說,“我們跟很多脫口秀演員的關係很好,發現他們幾乎有一個共性,都是討好型人格。觀察的時候就覺得這是矛盾的、有趣的,而他們背後的故事本身也是吸引我們的。”

  發現另一種可能

  去年年底,董潤年和應蘿佳搭檔創作的《年會不能停!》拿下近13億元票房,電影用荒誕喜劇來諷刺職場亂象,收獲了許多觀眾的共鳴。看過電影的觀眾也會發現,《不討好的勇氣》有不少《年會不能停!》的聯動彩蛋,比如熟悉的打工人視角,還有熟悉的公司名稱“眾和集團”。

  作為一部融合職場與情感主題的作品,無論是對職場亂象的諷刺,還是對女性職場困境的剖析,《不討好的勇氣》都在笑聲與反思中戳中了觀眾的痛點。不僅僅是秀雅,史野、鄭昊、趙小蘭等角色的鮮活,這些年輕人或因事業受挫,或在情感中迷失,但他們都有著自我的堅持。

  “我覺得年輕人越來越希望找到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也會在互聯網上看到別人的人生。隨著故事展開,可以看到更多各種各樣的年輕人,努力在生活中尋找出路和自我。劇里就是通過脫口秀這種形式,換個角度去思考人生遇到的問題,去找到我們的同類。”董潤年說。

  不討好,不迎合,不取悅,《不討好的勇氣》讓大家看到,勇敢追逐熱愛、傾聽內心的聲音,人生可以發生另一種可能,不論被討厭還是被喜愛,真正要在意的是,自己到底要追求的是什麼。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