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土壤會“呼吸”、空氣能賣錢……武夷山生態保護有啥秘訣?

2024-08-13 14:4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産國家公園,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4.5%,其中,土壤品質是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保障,目前,武夷山國家公園的土壤監測工作正在進行,這項工作怎麼進行?公園裏的土壤品質怎樣?

  

  定期監測守護森林健康

  揭秘會“呼吸”的土壤

  

  總臺記者 郭紫約: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武夷山國家公園的龍川大峽谷,通過直播畫面大家可以看到這裡青山巍巍、林海莽莽,植被呈現出明顯的垂直分帶現象。我們依次可以看到苔蘚、草本、灌木和喬木,可以説是“一山多景”。這裡的植被能長得這麼茂盛,離不開它們的生命之源——土壤。

  總臺記者 郭紫約:武夷學院和武夷山國家公園的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土壤品質監測實驗。這裡的土會黏在手上,説明這裡的土壤對水分有很好的吸收與儲存能力,因為土壤中的枯枝落葉和植物根系,加上土壤表層的苔蘚以及沙土本身共同增強了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也保障了周圍水系的清澈與潔凈。

  總臺記者 郭紫約:我們還能看到土壤裏面有大小不一的土塊,這些土塊叫作團聚體,土壤養分轉化都依賴於團聚體的結構。

  除了直接採樣之外,科研人員還要利用白色儀器監測土壤的“呼吸”。

  武夷學院環境生態工程系主任 紀佔華:土壤中微生物和根系會呼吸。我們現在正在利用這台儀器實時監測土壤呼吸的二氧化碳通量,反映土壤的“生命力”。目前這塊土壤的實時呼吸速率是4-7μmol m2 s,而剛監測完的另一塊沒有植被的樣地,這個數值只有1μmol m2 s左右,這説明這塊土壤可以更快分解掉落物,更好地給植物生長供給營養。

  

  守牢核心區 “內圈”好環境

  反哺“外圈”發展

  

  總臺記者 郭紫約:武夷山國家公園每年都會在4—10月之間,對遍佈公園內的40個監測點開展土壤野外採樣和室內分析,參與人員每年達300至500人次。根據土壤的變化情況,國家公園會適時採取控制客流量、客流密度等方式來保障生態系統的平衡,促進人地和諧。

  總臺記者 郭紫約:除了定期的採樣研究來監測生態環境,武夷山國家公園設立了核心區和一般控制區,核心區在一般情況下不允許人為活動。2021年,南平市還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外側建設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將當地居民的生産生活引導到“外圈”的環帶,嚴格“內圈”國家公園的保護要求。以“外圈”保護“內圈”,同時也讓“內圈”的好環境反哺“外圈”發展。從“內圈”遷出的居民開起了商鋪和民宿,這裡的生態茶園也早就不再使用農藥化肥,可以種大豆固氮,種油菜作肥。

  

  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

  空氣好到能賣錢

  

  總臺記者 郭紫約:多種保護措施提升了這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近五年來這裡已經發現29種新物種,這裡的雨神角蟾,已經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讓這裡的空氣更加清新、雜質更少。

  總臺記者 郭紫約:我現在手上拿著的就是從武夷山國家公園採集到的高純度空氣,這種空氣經過簡易的處理工序,就能作為生産二氧化碳標準氣體的核心原料。以前二氧化碳標準氣體主要依靠進口,但現在武夷山國家公園附近正在建設生産線,以後可以實現國産,讓“空氣也能賣錢”這種以前聽上去“天方夜譚”的話成為現實。

  總臺記者 郭紫約:今年五一,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也正式開通,將國家公園內外的文旅資源串珠成鏈,目前已經吸引了超過66萬人次前來。這裡正在通過加強綠生態保護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