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小心成為電詐“工具人”!公安機關呼籲公眾提高警惕!

2024-06-29 11:29:00
來源:中國警察網
字號

  公安機關呼籲公眾提高警惕——

  誘騙手法“套路深” 莫成電詐“工具人”

  萬元現金做成“鮮花”裝成禮盒,送給母親做生日禮物;結婚紀念日,定制內藏數萬元現金的蛋糕送給妻子……這些“大孝子”“好丈夫”送的禮物,怎麼就讓商家掉進圈套了呢?

  “這是新型電詐洗錢方式。電詐分子對商家提出定制禮盒等大額消費需求,以付款為由得到商家銀行卡號,隨後將卡號轉發給電詐受害人。”公安部刑偵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貨款”就是電詐案件的贓款,電詐分子借此快速洗錢。

  以為接到大單,實際上成了洗錢“工具人”,這些商家被動捲入了電信詐騙的泥潭。

  2024年,“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主題為“警惕詐騙新手法 不做電詐工具人”。面對花樣百齣、防不勝防的誘騙手法,公安機關呼籲公眾提高警惕,莫要淪為電詐“幫兇”——

  什麼是電詐“工具人”?是否涉及違法犯罪?

  電詐“工具人”是一種比喻,是對幫助電信網路詐騙團夥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相關人員的統稱。

  當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整體形勢嚴峻複雜。在電詐犯罪鏈條中,電詐分子需要將贓款分散轉入多個層級的他人銀行卡中,隱蔽贓款來源,逃避公安機關追查;境外電詐分子通常遠端操控境內的手機、插卡設備撥打詐騙電話,冒充境內電話,具有極強的迷惑性;電詐分子還使用他人網際網路賬號,或冒用身份向親友騙錢,或用來發佈違規廣告、推廣引流資訊,實名認證的支付賬戶還會被用來洗錢……

  為完成上述違法犯罪行為,電詐分子大肆收購、獲取“兩卡”和個人資訊,發展“跑分”洗錢、推廣引流等網路黑灰産,利用多種手段利誘矇騙群眾淪為電信網路詐騙的“幫兇”,成為電詐“工具人”。2023年,全國立幫信、非法利用資訊網路案件21.2萬起,同比上升20.4%。

  電詐手法多種多樣,電詐“工具人”也種類繁多。

  “電信網路詐騙各環節都需要‘工具人’,有供卡類、金融支付工具類、轉移案款類、提供通訊技術支援類等‘工具人’。”公安部刑偵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法律規定,如果“工具人”具有犯罪的故意、過失,則構成幫信罪、詐騙罪共犯,將面臨“牢獄之災”。

  大部分電信網路詐騙團夥都藏匿于境外,有了GOIP設備就可以幫助犯罪分子在境外遠端控制國內的手機、插卡設備撥打詐騙電話。目前已經出現簡易GOIP設備,“兩個手機一條音頻線”就可以製造這樣一台設備,成功實現語音轉机,掩飾詐騙電話歸屬地,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詐騙分子稱“兩個手機一條線,天天都住大酒店”,高薪利誘一些未成年人、在校學生、剛畢業大學生參與犯罪。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路詐騙法》,組織、策劃、實施、參與電信網路詐騙活動或者為電信網路詐騙活動提供幫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電詐分子誘騙群眾成為“工具人”的手法有哪些?怎樣避免成為電詐“工具人”?本文將為大家揭示電詐分子套路“工具人”的典型手法。

  高薪“兼職”、飛來“橫財”?實際是電詐洗錢!

  “工資日結!薪資300元一天!美粧商場採購兼職招聘!”日前,浙江寧波的大學生小美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

  小美聯繫廣告發佈者應聘,對方告訴她:採購款會事先打到她的賬戶,她去銀行取現後按要求到商場採購,全程有工作人員帶教,她只需要配合。

  然而,小美將打到自己銀行卡的15萬元取現並交給“工作人員”後,對方以“今日缺貨”為由讓她回去等通知,隨後就音信全無。

  小美領到了1500元的報酬,但也等來了警察。她這才知道,取出的15萬元都是電詐分子騙來的錢款,自己也成為了電詐犯罪洗錢流程中的一環。

  據了解,電詐分子以日結可觀的“兼職”報酬為幌子吸引大學生,實則誘騙大學生提供銀行卡進行洗錢。此類“兼職”看起來內容簡單、輕鬆賺錢,不少年輕人尤其是學生,囊中羞澀又涉世未深,成為犯罪團夥瞄上的目標群體。

  圍繞洗錢,電詐分子會編造出多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引人上鉤:為了避稅,需要兼職者持銀行卡在工作人員配合下面對面刷臉轉賬;銷售有業績壓力,希望代為轉賬衝衝業績;因財務問題,想找人幫忙轉賬刷銀行流水……

  但無論是何種理由,都是要求兼職人員用自己的銀行卡將他人錢款轉入轉出。因此,普通群眾看到“高薪兼職、大額取現”,一定要提高警惕,這極有可能是引誘你幫助洗錢。“工具人”的銀行卡、第三方支付賬戶等被用於洗錢、取現,將可能會因涉嫌幫信罪被刑事或行政處罰。

  “您好,本基金由國務院扶貧辦進行發放,全程無須繳納任何費用……”

  今年2月,60多歲的劉某突然收到這樣一條短信。劉某根據短信連結加了對方好友,對方自稱是政府工作人員,劉某符合條件被確定為幫扶對象。之後,對方稱要將劉某包裝成“入不敷出”的樣子,需要大量的銀行流水以及最終清零的賬戶作為申請項。

  劉某在對方指令下先後將收到的多筆匯款向指定賬戶匯出。很快,他的銀行卡顯示被凍結。民警找到府時,他如夢方醒,追悔莫及。

  除了“幫扶款”外,貸款也會成為“誘餌”——

  “馬上放款,無需抵押,無需徵信……”警惕!此類“條件寬鬆、放款神速”的“神仙”貸款基本都是騙局。冒充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電詐分子會假意操作貸款流程,隨後稱貸款者“銀行流水太低”,需將銀行卡等交給他進行“銀行流水包裝”。顯然,貸款者的銀行卡實際被用於電詐洗錢。

  根據法律規定,對公安機關認定的出租、出售、出借、買賣銀行(卡)賬戶或支付賬戶的單位和個人及相關組織者等,相關部門會將其違法違規行為記錄至個人徵信,並在5年內暫停其部分金融業務資格;對公安機關認定的出租、出售、出借、買賣手機卡的失信用戶,將登出名下所有手機卡,5年內不得開辦新卡。

  “吸粉引流”“掃碼送禮”?實際是電詐“前端服務”。

  “引流”是詐騙開始的“前端服務”。

  被害人被各類“引流”方式誘導加入指定微信群、QQ群或其他群組,而後被詐騙。

  其中,拉人進群環節費時費力,且不利於 “隱蔽幕後”,所以許多電詐分子招募他人成為“引流”工具人。

  “線下引流”多以“掃碼送禮”“支援創業”等方式出現,電詐分子在網上發佈兼職廣告,要求兼職人員以贈送禮品等為由吸引群眾掃碼進群或是拉人建群。

  一個案例中,雲南省陸良縣的丁某、吳某在朋友圈看到一則兼職廣告,便按照要求到夜市做“地攤引流”,向不特定人群發送小禮品並將其拉進各種群裏。丁某、吳某的行為被舉報,民警很快將兩人帶回調查。

  “線上引流”的表現形式多為冒充客服給人打電話並拉人進入指定聊天群。

  南寧公安曾打掉一個冒充“客服”引流的窩點,現場抓獲違法嫌疑人21人。其中,“公司”負責人李某從網上接來“引流”訂單,招募員工給他人打電話,自稱是某平臺客服,以刷單返現或者投資股票為名,使用特定話術拉人進入特定聊天群。後續,電詐分子對入群人員實施刷單返利和虛假投資理財詐騙。

  “我剛工作沒多久,什麼都不懂,根本沒想到自己涉嫌違法。”抓捕現場,一名引流窩點的工作人員向民警交代。

  在各類案例中,有的人意識到自己從事的“引流”工作“不太正常”,但是抵不住金錢的誘惑依舊從事。

  無論哪種情況,究其本質都是幫助電詐分子引流,根據法律規定,涉嫌幫信罪或詐騙罪。

  這些“工具人”不涉嫌違法犯罪,但教訓依然慘痛。

  前文中被矇騙成為洗錢“工具人”的鮮花店、蛋糕店等商家,經公安機關調查,不涉嫌違法犯罪。但由於捲入到電信網路詐騙中,有些商家不僅沒有賺到錢還不得不遭受一定損失。

  此類電詐“工具人”雖然未涉嫌違法犯罪,但卻為電信網路詐騙提供了幫助,這令他們追悔莫及、悔不當初。因此,對任何形式的電詐“工具人”招攬手段,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除鮮花禮盒、蛋糕外,煙酒、黃金、手機等大額且容易變現的商品,都會成為電詐分子矇騙“工具人”進行洗錢的載體。

  電詐分子還會編織優惠充“話費”“電費”“燃氣費”的陷阱。此類陷阱的特點為慢充值、慢繳費。

  電詐分子通過各類渠道發佈 “話費充值”“油卡充值”“電費充值”等優惠充值服務,由於折扣力度大,吸引了用戶購買。購買後,電詐分子通常會承諾“一週內到賬”,這一段緩衝時間被用於電詐犯罪。

  電詐分子收到用戶的資金後,通過誘使受害人向購買充值服務的用戶手機賬戶進行充值,完成了詐騙贓款的“洗白”。

  此類貪小便宜購買“充值服務”的“工具人”,雖沒有“牢獄之災”,但卻可能面臨手機號在調查期間被封禁的後果,給生活工作造成不小的麻煩。

  因此,請廣大群眾提高防範意識和分辨能力,警惕詐騙新手法、不做電詐“工具人”!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