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就醫、助老……貼心服務“暖”民心 百姓“近”享品質生活
央視網消息: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4年“春暖農民工”服務行動的通知》,對春節期間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同時,明確了係列措施,開展各類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引導農民工錯峰返鄉返崗,維護農民工工資報酬等勞動保障權益,鼓勵開展農民工慰問演出活動,加強傳染病防控指導,深入基層一線廣泛開展走訪慰問,及時為失業農民工發放失業保險待遇,落實好各項社會救助政策。
健康巡診車開進村 方便群眾就醫
近日,山東東營將健康巡診車開到了村子里,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完成春節前的問診和檢查。
在東營河口區義和鎮大牟村,健康巡診車停放在村衛生院里,村民們正在排隊進行心電圖、胸透等檢查。
2024年,東營市針對農村群眾看病就醫難的問題,推出65項便民舉措。選派145名醫務人員進行線上問診、線下巡診,實行健康巡診車制度,把醫療資源送到村民“家門口”。此外,還減免農村老年人、殘疾人的就醫費用。
打造便民生活圈 讓百姓“近”享品質生活
走出家門步行15分鐘,能滿足怎樣的生活需求?買菜、用餐、維修、養老、休閒健身、托幼……如今,許多城市通過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居民足不出“圈”便能“一站式”享受到多種便民服務。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目前,我國經過前三批在150個地區的試點工作,已經累計建設近3000個生活圈,服務居民約6000萬人。這些試點地區到底能為居民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早上8時,社區附近的東單菜市場開門營業。87歲的曹奶奶今天用積分換了很多東西,菜市場的工作人員提出免費幫她送到家里。
不僅免費幫老人送菜到家,改造升級後的東單菜市場還增加了很多便民服務。
2023年建成的和平里便民生活圈位于北京東城區,老舊小區居多,生活圈內4.6萬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萬多。針對這些特點,街道專門開設了養老驛站、助老餐廳等助老設施。
領唱的老人叫張友林,她告訴記者,養老驛站開在了家門口,下個樓就能參加驛站組織的各種活動。
中午不到11時,街道的助老餐廳忙碌起來。工作人員一邊忙著炒菜,一邊還要打包為不方便出門的老人送外賣。
除了養老、助老,和平里街道還發動街道里的修車鋪,為社區里的殘障人士提供免費的修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