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智造”,打造樣板工程!福廈高鐵建設填補多項空白
央視網消息:9月28日,我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鐵——福廈高鐵開通運營。這是繼京張高鐵、京雄城際後,我國建成投用的又一智慧高鐵,標誌著中國高鐵在智慧化領域的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為智慧型交通建設注入新的動力,中國高鐵技術繼續領跑世界。
福廈高鐵起自福建省福州市的福州南站,經福建省莆田市、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接入漳州站。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于2017年9月開工建設。將東南沿海城市群串聯起一條“黃金旅遊帶”,福州至廈門最快55分鐘可以到達,兩地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廈門、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時交通圈”,將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往來,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福廈高鐵“智慧”背後的科技力量
福廈高鐵是繼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之後,我國建成投用的又一智慧高鐵,標誌著中國高鐵在智慧化領域的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為智慧型交通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福廈高鐵採用基於數字化資訊建模的BIM技術等智慧建造技術,將設計、施工、運營等全過程實行一體化管理,形成了全線、全專業的“三維數字福廈高鐵”。
應用北斗導航系統、智慧機器人、對環境友好的耐腐蝕鋼材等技術和材料,提高了泉州灣、湄洲灣和安海灣3座跨海大橋智慧建造水準。
在風高浪急的湄洲灣海域,千噸級高鐵箱梁運架一體機“崑崙號”能將重達1000噸的箱梁如搭積木一般精準落在橋梁間。
福廈高鐵沿線站房也是“智慧滿滿”。在新建廈門北站換乘中心屋面,這裡有全國高鐵站房面積最大的天氣感應式智慧天窗,可以根據光照、溫度、雨水等條件自動啟閉。
在車站墻面還安裝了7000平方米的智慧光纖系統,可突破光的直線傳播限制,實現自動跟蹤採集陽光。讓地下空間也擁有了地上空間的舒適感,在為旅客提供舒適環境的同時,實現節能降耗。
福廈高鐵智慧化還體現在運營方面。動車所是高鐵動車組的檢修基地,福州南動車二所是福建地區建設標準最高、配備檢修系統最智慧的動車組檢修基地。在這裡動車組運維綜合管理平臺,動車組的檢測數據、運作數據以及動車組人員等資訊一目了然。
復興號全車設有數千個監測點,比傳統動車組增加700余個,對列車的電氣電路、客室環境等進行“全息化”監測,並採用車載安全監測等9項智慧運維和監控系統。
福廈高鐵還應用高鐵災害監測大數據分析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及時發現並處理線路安全隱患,為列車安全運作提供可靠保障。
東南沿海鐵路福建公司總調度長 張志鵬:福廈高鐵是我國智慧高鐵最新科技成果的整合化應用。在建設中,通過建設智慧化建造中心、採用智慧化工裝設備、應用智慧調度、智慧工地等智慧化管理平臺,實現了福廈高鐵智慧建造。在橋梁、隧道、站房等方面,設計建設單位一共建成了91個具有代表意義的樣板工程,打造了精品工程,填補了高鐵建設領域的多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