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千萬條河流,為什麼錢塘江大潮獨步天下?
世界上有很多河流,也有很多入海口,
但舉世聞名的涌潮只有一處,
那就是我,獨步天下的錢塘江大潮。
古今中外,
很多有才華的人目睹過我的英姿。
白天,
他們稱我“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
黑夜,
他們稱我“一千里色中秋月 十萬軍聲半夜潮”。
在歷史記載中,我是“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在語文課本裏,我是“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我有很多種形態,
一線潮、交叉潮、回頭潮、兜潮、二度潮、對撞潮、波紋潮、魚鱗潮,
盡顯我的氣象萬千。
我會在每年農曆八月十八從錢塘江的入海口逆流而上,
讓每個守在岸邊的人聽到我的隆隆濤聲,
看到我驚濤拍岸的壯觀景象。
但其實,喜歡我的人每隔半個月就能見到我,
只要太陽、地球和月亮仍會三點一線,我就不會失約。
是的,我會出現,就是因為太陽和月亮的“引潮力”。
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以及地球的慣性離心力共同組成了引潮力,
這股神秘力量使得海洋每天都有兩次潮漲潮落,
也推動海水沿著河道逆流而上,
當潮頭像直立的水墻一樣聲勢浩大地向前推進,
涌潮就形成了。
世界上那麼多的河流都有海水倒灌現象,
著名的亞馬孫河也有大潮,
長江也曾有廣陵濤,
卻只有我,至今蜚聲中外。
這還要得益於錢塘江獨特的地形地貌。
錢塘江的入海口呈喇叭形,
我從杭州灣寬度近100千米的海灣出發,
一路逆流而上,
江面越來越窄,到了海寧大缺口,江面只有3.5千米,
而我的速度、力量都在加倍增長,
河口下方隆起的沙坎也助我一臂之力,
河水越來越淺,
前浪的速度緩慢,
而後浪快速跟進,
層層相疊,
最終形成巨大的涌潮。
我也曾威名赫赫,
在古代的勞動人民眼裏,
錢塘江是羅剎江,
而我就是洪水猛獸。
“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
我曾仗著自然的力量,
危及太湖乃至上海的松江,
輕則將農田變成鹽鹼地,
重則造成堤毀人亡。
歷代的當政者都致力於用海塘把我擋住,
唐代,人們修建的是土海塘,
它在我面前不堪一擊。
明清時期,石海塘更為堅固耐用,
但在我每平方米7噸的作用力下,
還是略遜一籌。
我還曾把重達600斤的鎮海鐵牛沖倒。
很多人建議讓我永遠消失,
但水利專家終於找到了與我和平共處的辦法。
20世紀60年代,
人們興建了大規模的治江工程,
錢塘江道穩定下來,
我也成了供四方遊客欣賞的自然奇觀。
為了保護我的存在,
當地人還斥鉅資建造了1:1000的巨型河口模型,
模擬各類建築建設對我的影響。
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
因為不會影響我才建設的。
連接蕭山和海寧的錢江石橋方案?
因為會影響我的存在而被推翻,
最終改建為錢江隧道。
為了摸清我的動向,
人們還專門建起了觀測站,
用各種黑科技手段來預測我的到來。
目前,錢塘江流域管理中心會定時發佈13個觀測點的最佳觀潮時間,
精度達到5—10分鐘。
而你,我的朋友,
如果你想來看看我,
我會如約抵達。
在海寧的丁橋鎮大缺口附近,
我一往無前的潮頭會繞過江底的沙洲重新相擁,
30分鐘後,我會到達鹽官,
為你獻上一線潮的視覺奇觀,
隆隆潮聲中奔騰著千軍萬馬。
直至老鹽倉,
我兜頭撞上橫亙的丁字壩,浪花翻捲回頭,
形成回頭潮。
如果你運氣足夠好,
還能見到罕有的魚鱗潮。
我看過很多遊人,
手持自拍桿,
出沒風波裏,
但千萬不要為了我而將自己置於險境,
年年歲歲都能相見,
才是最好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