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宣傳周|這些真實案例 可能就在身邊發生
新華網福州9月16日電(劉豐)侵犯公民個人資訊、駭客攻擊破壞、網路水軍、網路謠言、網路暴力……這些網路亂象你遇到過嗎?9月11日—17日是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15日,福建省公安廳公佈6起打擊整治網路亂象典型案例。一起來看看網際網路背後隱藏著哪些隱患。
案例一
企業資訊洩露
駭客被抓 企業也受罰
2023年2月,廈門公安機關接到某科技公司報案稱,其公司資訊系統被攻擊,導致大量用戶資訊洩露。經查,犯罪嫌疑人馬某發現該科技公司資訊系統中的交易記錄等資訊具有經濟價值,遂指使楊某、陳某等人,通過駭客手段入侵該系統,非法獲取大量公民個人資訊,並轉賣至李某濤、劉某海、黃某南等人。李某濤利用上述資訊,通過撥打騷擾電話、郵寄産品等方式,向受害人進行精準行銷。
3月,廈門公安機關組織集中收網抓捕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涉案金額200余萬元。此外,廈門公安機關還依法對該科技公司未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
案例二
買房後行銷電話接不完
房地産公司有“內鬼”
2023年2月,龍岩公安機關接到群眾報案稱,購買新房後,收到大量裝修建材類行銷電話。經查,龍岩某房地産公司員工利用職務便利,非法獲取業主資訊並向犯罪嫌疑人郭某等人出售,郭某再將上述資訊轉賣給裝修設計、建材家居等公司,這些公司雇傭人員或違規使用外呼系統撥打騷擾電話,進行精準行銷。
3月,龍岩公安機關組織集中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此外,龍岩公安機關對該案啟動“一案雙查”,依法對相關單位和個人予以行政處罰。
案例三
網路水軍“軟暴力”催收
涉嫌尋釁滋事
2023年3月,三明公安機關工作發現,外省某資訊諮詢有限公司組織網路水軍,通過電話、短信、微信、微博,採取滋擾、侮辱、造謠、恐嚇等“軟暴力”方式,催收高息網貸,並以此獲取非法利益,作案手段惡劣、影響廣泛,導致一些借款人離職、離婚、精神恍惚,甚至産生輕生念頭,嚴重擾亂公共秩序。
經調查取證,今年5月,三明公安機關組織集中收網,抓獲吳某、陳某坡等涉嫌尋釁滋事的犯罪嫌疑人15名。
案例四
網上造謠博流量
罰!
2023年5月,違法嫌疑人郭某在網路平臺發佈謠言資訊,稱“死了3個人”“報復社會的隨機選目標”。該謠言在網路平臺被大量轉發,擾亂社會公共秩序。
經泉州公安機關依法調查,郭某承認其出於“博眼球”的目的,編造傳播網路謠言。泉州公安機關依法對郭某予以行政處罰,對其造謠網路賬號採取關停措施。
案例五
網上收到的圖片、連結
可能是犯罪團夥在“投毒”
2023年6月,福州公安機關發現,以崔某珊、傅某等為首的犯罪團夥招募大量成員,發送帶有“木馬”的電子郵件、圖片、連結和程式,對企業、個體商戶的電腦資訊系統實施“投毒”,非法獲取大量的公司和個人數據,向境外詐騙團夥提供精準目標。
7月,專案組在重慶、海南、河南等5省市抓獲崔某珊、傅某等犯罪嫌疑人8名,現場提取固定“木馬”樣本7個,排查全國受害企業、個體商戶2000余家。
案例六
線上賭博套路深
後臺就能控制輸贏
2023年6月,南平公安機關發現,以蔡某、林某為首的犯罪團夥在境外架設賭博網站,利用微信、QQ在境內大肆發展、招攬賭客,並通過篡改網站後臺數據的方式牟取非法利益。
隨後,專案組分赴山東、浙江、廣東等地實施抓捕,成功抓獲蔡某、林某等犯罪嫌疑人4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