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鄉村振興在行動|安徽廬江:“農舍經濟”扮靚和美鄉村

2023-08-22 09:3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合肥8月22日電(湯陽 鐘紅霞 張晶晶)從過去無人問津的“破舊農家小院”,到如今賓客絡繹不絕的“網紅打卡民宿”,今年夏天,火熱的鄉村旅遊市場,讓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的“農舍經濟”再次出圈。

   近年來,當地探索將閒置農房利用作為農村多産業融合發展的切入口,讓“農房變客房、創意變生意、農品變商品”,“長藤結瓜”式發展鄉村農舍,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市場運營、企業參與、群眾收益”的“農舍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之路。目前,廬江全縣已建成精品民宿20家,設計建設“一宅兩院”大眾民宿100多家,簽約400多家企業入駐廬江美麗鄉村,已累計實現累計稅收6000余萬元。

   盤活“美麗資源” 把“農房變客房”

   廬江縣北瀕巢湖、南近長江,西依大別山余脈,不但是著名的“溫泉之鄉”,而且山川秀美,有湯池旅遊度假區、冶父山風景區、岱鰲山景區、黃陂湖濕地公園等眾多景區,擁有豐富的“美麗資源”。

   為發展鄉村旅遊,改善鄉村整體面貌,廬江縣在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同時,積極盤活鄉村閒置資源,謀劃發展鄉村旅遊産業。出臺《廬江縣規範和促進旅遊民宿健康發展實施意見》,分年度謀劃閒置農舍租賃和改造提升計劃,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特色産業、休閒旅遊等結合起來,將“農房”變成“客房”。

   “目前我們週日到週四的客房入住率在65%左右,週末和節假日基本是一房難求,以短途鄉村度假遊為主,七成客人來自合肥。”立秋過後,位於廬江縣萬山鎮十里長衝的雲裏安凹民宿依然熱鬧。廬江縣文旅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璐表示,今年上半年雲裏安凹的營業收入同比上漲33%。

   然而就在幾年前,十里長衝所在的萬山鎮長衝村和卅埠村,還是當地有名的“空心村”,常住人口最少的時候不足千人。

   通過完善公共設施、改善人居環境,依託自然資源稟賦、打造精品鄉村度假微目的地,深挖鄉土特色、做足農耕文化,十里長衝實現了從“空心村”到“網紅村”的美麗蝶變。

   2022年,十里長衝遊客接待量30.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8000萬元,吸納就業3000多人,帶動周邊2萬餘農民增收。

   “得益於鄉村旅遊的發展和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不斷有年輕人返鄉,如今十里長衝常住人口已超過4000人。”萬山鎮副鎮長吳娜娜介紹説。

   激活運營動力 把“創意變生意”

   聚焦“農舍”主體,堅持用多元化的運營手段,讓資源更好滿足社會和市場需求,把“創意”變成“生意”,從而助力經濟總量提升、農民生活改善,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和發展的優勢。這是廬江發展“農舍經濟”的又一成功經驗。

   “我們積極招引企業下鄉、鄉賢回鄉,探索發展總部經濟,全縣組建了49個農舍招商小組,對於總部註冊在家鄉,年均納稅達標的企業,由總部所在鎮(園區)為公司提供一棟精裝農舍使用權,用於公司開展研發辦公、團建活動等。通過近一年的摸索實踐,全縣已簽約400余家企業,計劃2023年底實現‘千家農舍總部’入駐。”廬江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蘇榮説。

   在此基礎上,廬江縣還堅持用“運營前置”的理念推進鄉村規劃,通過EPCO等方式引進10余家全國知名運營公司,從規劃設計開始參與,把提升效益貫穿始終,在全縣14個具有資源資産優勢的村莊試點開展鄉村運營。

   位於湯池鎮百花村的少間 王圩里民宿項目就是其中之一。“企業更了解消費者,運營前置可以在項目設計上更有針對性,也讓我們與當地政府的聯繫更為緊密。”項目總經理申勇坦言。

   此外,廬江縣還加大政策要素保障,出臺運營獎補辦法,並設置固定資産投資、品牌創建、旅遊商品研發等多項獎勵。同時,抓好農舍周邊配套設施提升,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打好基礎,率先解決農村雨污管網改造、道路兩側環境提升等問題,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水準。

   “我們不但建成了溫泉慢生活風景道、冶父風景線、廬南川藏線,開通了旅遊客運公交,而且建設了粉黛西坡、鳳凰谷裏等31處鄉村旅遊打卡點,借助網紅‘流量’,形成了農舍‘留量’。”蘇榮説。

   圍繞産業賦能 把“農品變商品”

   在發展鄉村文旅産業過程中,廬江縣一方面通過“三變改革”“三權入股”,打造“造血式”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模式;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周邊村民通過合作經營、就近創業等方式,享受發展“紅利”,把“農品變商品”,不斷探索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今年62歲的萬山鎮長衝村村民胥世芝,過去常年在外地打工,近幾年,隨著縣裏“農舍經濟”的發展,她根據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把過去的老屋進行了置換。“現在不但居住條件沒話説,而且就近在民宿上班,不用出去了。”她説。

   在十里長衝主打親子教育理念的萬山綠樂園項目,類似胥世芝這樣在家門口實現固定就業的村民有30多位。“其中有6位,是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返鄉年輕人。”萬山鎮鎮長張大華説。

   借力“農舍經濟”帶來的人氣,廬江縣農業農村部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引導村民發展精細化種植,培育有機農産品,吸引大量遊客在賞山游水的閒暇之餘走進生態農場,感受田園採摘收穫的樂趣。遊客青睞、村民增收,促進了農業産業良性發展,村民主動探索農産品深加工,並嘗試開展“線上”賣貨。目前,“農舍經濟”已帶動“三品一標”農産品新認證6個,總量達86個,農特産品銷售額超1000萬元。

   “‘農品變商品’,讓我們實現了農業和旅遊業的深度融合,構建起從生産端到銷售端的全鏈條産業發展模式,將農産品的産地價值、産業價值變成品牌價值、市場價值,助力鄉村振興。”蘇榮説。

   “下一步,廬江縣將堅持‘點軸驅動、精品串聯、輻射全域’理念,大力推進鄉村運營,繼續做好農村閒置資産利用文章,探索更多盤活方式,促進更豐富的業態‘發育’,帶動農民與村集體增收致富。”廬江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