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經”難念?這家“婆媳農家樂”告訴你答案
中新網新疆昆玉市7月3日電(史玉江 侯立慧)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婆媳經”最難念。
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二二四團三連,有這樣一對婆媳,她們在偶然的境遇下成為一家人,互尊互助,相互協作,共同經營著一家“婆媳農家樂”,在忙碌的生活中奏響婆媳和睦、家庭致富的樂章。
“這是我們的鐵鍋燉大鵝,自家果園養的,蔬菜也是我自己種的,你們嘗嘗鮮,好吃了記得分享給朋友。”6月30日,53歲的婆婆孔凡玲在農家樂裏熱情地招呼客人。
走進餐廳,只見李存正忙著給婆婆打下手,兼顧照料孩子,丈夫李衛東在廚房忙著備菜。廳內有多間包廂,時不時有食客過來點餐。
“到我們這的主要是二二四團的人,還有周邊的遊客,多是老顧客,我們的食材都是現做現殺,一般要提前預訂。”孔凡玲告訴中新網記者。
漫步于這家婆媳農家樂後院,棵棵棗樹上挂滿果實,滿目碧綠;果園邊上是一畦整齊的菜地,豆角、辣椒、黃瓜、茄子、番茄等進入采收期;遊客在品嘗農家美食的同時欣賞著周邊的田園風光。
婆婆撮合幹姐妹的女兒做兒媳
孔凡玲2015年3月來到二二四團,因當時條件差沒有存款,孔凡玲就跟當地的朋友湊了1000元錢,開了家小餐館,這是婆媳農家樂的“前身”。
“那時家裏就一間房,白天把床搬出去當餐館,晚上再把床搬回來睡覺,就這樣一直開到2018年,後來家裏種棗樹,餐館就停了。”孔凡玲説。
兒媳婦李存是孔凡玲從小玩到大的幹姐妹的女兒,兩家從小就關係密切。在孔凡玲的撮合下,李存2016年嫁到二二四團。
説起自己的兒媳婦,孔凡玲讚不絕口:“我們倆平時就像姐妹一樣,相處特別好,我脾氣著急,她性子慢,性格正好互補。”
因對兒媳關愛有加,孔凡玲“好婆婆”的名頭在當地家喻戶曉。
經營農家樂婆媳一拍即合
談到開農家樂,孔凡玲説:“平時忙完果園裏的活,也沒有啥事了,家裏有寬敞的院子,足夠多的空房和棗樹,周邊餐飲店也少,就想著不如開一個農家樂。”
孔凡玲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援,尤其是兒媳婦李存。“我覺得我婆婆這個想法特別好,和我想到一塊去了。”李存説。
婆媳倆一拍即合,將自家農家小院改造成一家經營地鍋雞的農家樂。2021年3月,農家樂開業了。開業後,婆媳倆經常要忙碌到半夜三四點。
空閒時,李存還在短視頻平臺宣傳自家種植的大棗,幫助連隊的種植戶打開銷路。
“平時我和婆婆兩個人也會鬥鬥嘴,特別忙的時候會有照顧不到的地方,當然也會相互埋怨,但是過後就好了。”李存説。
因飯菜地道、經濟實惠,到這光顧的人越來越多,這兩年昆玉市的食客也多起來。
“我們的農家樂2021年被評為兵團旅遊品牌創建三星級農家樂。”採訪中,李存拿出金燦燦的授牌給記者看。
獲評“最美家庭”將豫劇融入生活
閒暇之餘,婆媳倆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婆婆孔凡玲酷愛豫劇、快板、跳舞也是樣樣拿手,該連隊文藝演出中,經常能看到孔凡玲的身影。
“我從小就喜歡這些,當時家裏沒有錢,沒有專門學過,就是喜歡。”孔凡玲説。
兒媳婦李存性格外向,勤快。注意到連隊裏沒有蛋糕店,李存又開起個烘焙坊。“農家樂不忙的時候就做蛋糕,拍拍短視頻。”李存説。
“婆媳親,全家和”,孔凡玲一家還獲得2021年度第十四師昆玉市“最美家庭”。
“我們計劃在農家樂搭建一個舞臺,空閒時可以和連隊的姐妹一起排練豫劇和舞蹈。”談及將來的打算,孔凡玲告訴記者,升級改造農家樂,為客人提供更舒適的就餐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