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這個春天,跟他們一樣感受雲南!

2023-04-13 14:1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昆明4月6日電(記者嚴勇)近日,撫仙湖畔、花海之中,一場新穎別致的新聞發布會在雲南省澄江市舉辦。歌唱家、種花人、牆繪師等行業代表結合自身體驗,和大家分享了他們眼中的雲南。

  村村寨寨都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近日,雲南即將迎來潑水節。“不只是潑水節。如果來雲南,你每天都在過節。”普米族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茸芭莘那說,據統計雲南各民族節慶共有700多個,平均下來相當于每天有2個節日。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省份,各民族同胞在生產生活中積淀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和民族節日。在這里,有這樣一種說法:“鹽不吃不行,歌不唱不歡,舞不跳不得。”

  “村村寨寨都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歌舞不僅是一種表演,更是一種叫雲南的生活。”茸芭莘那在這樣的氛圍里長大,成為一名歌手,從怒江瞪僳族自治州蘭坪縣的一個普米族小山村,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舞臺。

  “這里的天空蔚藍開闊,這里的小河流的全是歌;這里的山坡有美麗的傳說……”茸芭莘那用一首歌向大家發出邀請。

  花不僅是禮物,還是生活

  如果天天跟鮮花生活在一起,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沒有‘如果’,我過的就是一種‘花生活’。”從事花卉行業12年的楊佳調侃道,“花在別的地方是點綴,在雲南,花就是一種生活。”

  得益于地理和氣候等優勢,雲南四時花開不斷。雲南,不僅以花為美,還以花為生。昆明市滇池東岸的鬥南花卉市場,被譽為“亞洲花都”,鮮切花年交易量超過110億枝。

  楊佳說,雲南人愛逛花市,喜歡在家里插花、種花,還喜歡把鮮花做成食品。總之,花融入了這里的日常。

  文化的融合,創作的沃土

  對于創作者來說,雲南是激發靈感的一片沃土。

  從事建築設計的大理人八旬,致力于將藝術與鄉村結合,倡導建築和環境的共生。在他看來,雲南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形態和生活習性。這種差異體現在建築風格上,無疑就是一個“大觀園”。“我希望蓋出來的房子不僅有傳統的一面,還能與鄉村振興相關聯,對未來的旅遊文化產業能夠起到更好的帶動作用。”八旬說。

  在麗江市永勝縣,“95後”公益牆繪師劉志誠頗受歡迎,他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網名“劉小備”。2021年以來,他在家鄉多個村子畫了幾十幅不同主題的牆繪,給村莊增添了斑斕色彩,其創作牆繪的短視頻也在網絡上熱傳,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

  “雲南有藍藍的天、青青的山、清澈的湖水,還有茂密的樹林,今後我會陸續把這些都放到我的作品里,傳遞給更多網友。”劉志誠說。

[責任編輯:楊永青]